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轻轻”,开篇叠词连用,用语雅致。既绘姿态轻盈,又状来去无声,不愿惊扰。从“象”的角度看,如睹一人从远方迤逦而来,悄然而至。

我轻轻的招手,

人物动态立体,画意充盈,睹之可见,触之可及。

作别西天的云彩。

荡开一笔,以天空云彩作为背景,唤醒读者体验。背景远大,画面多姿。

那河畔的金柳,
“河畔”点地点,“金柳”写出夕阳映照着的柳树。以“金”字暗写夕阳之光照。给人以具体画面。整句意象具体,着彩鲜明,开拓读者想象空间。

是夕阳中的新娘;

比喻巧妙,以着金之柳喻艳妆之新娘,既新奇、贴切,又暗赋移情。

波光里的艳影,

又是何等惊艳呢?

在我的心头荡漾。

试问读者诸君,头脑中有荡漾之画面无?“波光”“艳影”,本身就给人恍惝迷离之感。“荡漾”一词,在读者头脑中绘出无数涟漪,形象凸现。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软泥”,“青荇”。写意逼真,清晰可睹;“油油”,状青荇之质,之绿,之丰腴。“招摇”,写青荇与水波摩挲、缓缓舒动之姿态。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慨然直抒胸臆。“柔波”“水草”,皆有绘画之功能,画面充溢眼前。

那榆荫下的一潭,

“那”字,有明确指令功能,引领读者眼光,激活体验,聚焦具体。“榆荫”“一潭”意象清晰,画面感极强。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不是”与“是”,用意明显,用力有别。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浮藻”“彩虹”“梦”,三者本身即为迷离,杂而糅之,更谓画景之不可捉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着一“揉碎”写康河波纹縠皱,着一“沉淀”写康河虹像倒映。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情感走向纵深。“漫溯”,自由而逆向也。有移步换景之妙。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满”,写星之多。星辉有幸,可以船载;诗人妙笔,描出星河倒映之画面。“放歌”,视觉表象之后,又继之以听觉表象,画意俨然。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回肠九曲,一挫一顿。放歌是情感踊跃,沉默是理智清醒。放歌是情浓于中,沉默是旨别于外。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沉默”不是无声,不是死寂,而是心中情思默默酝酿,默默发酵。借虫之沉默无声,再写今晚康桥宁静之美好,让人沉浸之中,和和氛围,暖暖心思。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眸一笑百媚生。结构照应,抒情缓缓,来去无扰。尾句读之可以延音顿挫,宜缓缓读来,不可急切,以抒袅袅情怀。康河,我来此地,只为再睹你一派容颜,再品你一脉柔情。任你不知不觉,饶是无情之处也动人。

作者简介:

郭力众,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濮阳市优秀教师、濮阳市最美教师,在《河南教育》《福建教育》《教育时报》《班主任之友》等多家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50多篇。参与编写教育教学书籍5部。出版个人专著:《名师的魅力课堂:教育的理念与信念》《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再别康桥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