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

专门数了数,我手机图片滤镜一共37个,我喜欢其中晨光、清纯、怀旧、蜡笔几个,有的用来滤美食,有的用来滤人像,有的用来滤风景,有的用来滤头发,果然,经过滤镜加持,影像美感加分。

这是个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时代,滤镜即其一。看影视剧里的人脸,即使皱纹也是美的,因为有明暗恰到好处的呈现,更别说那些毫无瑕疵的光洁与细腻,滤镜下的世界,仿佛一切皆可称心如意,哪怕刻意不完美。

因此,不加滤镜的真实人脸就成了稀缺,那些网红没提防突然暴露真相的“惨案”,何止乔碧萝殿下一个?或许物以稀为贵,逐渐又有人开始瞄准所谓“真实”,于是许多“真实诚恳”的热爱又出现在各种镜头里,有的健身,有的喝茶,有的摆弄花草,有的旅行,然而我总有些怀疑,那些看起来的“黝黑皮肤”“粗糙眼角”,是不是另一种新开发的滤镜?只是与大众化的“光滑无比”分庭抗礼而已,因为他们看起来依然那么美。

真的真实是怎样呢?是斑斑点点的老化松弛的脸,是膨胀臃肿的下垂的肚腩,是水油不平衡的毛孔粗大加泛红,是形形色色的真的看上去“不美”,可是几乎看不到,凡是大众可观的,还是“美”。

当资讯投喂成为炸裂的水管,滤镜也开始横行天下,杞人忧天的人们开始想到,将来有一天有人关上了那水管的总阀门怎么办?将来有一天,镜头后面不再有任何美化设置怎么办?

其实,人际关系中也有滤镜,捎带提供情绪价值。譬如,有没有一个人,是无论怎样你都爱的?他她的笑容永远迷人,他她的言语永远深情,他她的脸永远是你的菜,他她说得总是很有道理,他她的指点总是让你醍醐灌顶,他她的安慰总是让你相信人间值得……其实你也知道,这凉薄如是翻覆如是的尘世,哪有那么完美的真人?不过是,你自己乐意,或者天意难违,让你身不由己,自带滤镜的爱情友情兼其他情,让你觉得眼神可以拉丝儿,心流可以络绎宛转,煮茶夜话可以天长地久。

有朋友说,你看,这滤镜,先是看见就有,接着不断咀嚼回味,甚至榴莲入梦,醒来再加复盘,于是日复一日,滤镜愈厚,足够自洽。

我想了想,真是这么回事儿呢。

呵呵,滤镜的意思真有意思。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有段关于“荒诞的自由”:

“在这个包围我、撞击并裹挟我的世界里,我可以摒弃一切,但是除开这种混沌、这种机缘凑巧、这种产生了混乱的神的等次,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一种超越它的意义。”

任何平凡的人类,恐怕都难以超越现实,难以挣脱眼前世界的无数裹挟,稍微片刻,或许可以神离,长此以往,只能找寻各自的随遇而安。当我们求之不得,大概会自我解嘲,其实除了自嘲,还可以放弃。毕竟,任何趋之若鹜的聚焦点,既是光彩照人的礼物,也可能暗藏波诡云谲的风险,保持自我的真实与尊严,尽量保持微笑和温和以对,大概放弃,也是一种茁壮笃定,虽然在旁人看来,可能就是平庸。

然而,平庸又如何?现实永远不是神话,芸芸众生的平庸,也能造就世间无数传奇,低处仰望星空的人生,偶尔脖子会酸,更多时候,还会在心中暗自惊叹:

怎么那么好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滤镜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