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梵净山

风雨梵净山

作者:谭庆荣

梵净山,中国名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为武陵山脉主峰,1962年被联合国列为互助世界生态保护区。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物。梵净山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地方。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梵净山,海拔2494米,山下和山上温差较大,而且山上气候多变。为了保证安全,上山前做点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上梵净山,有步行和乘坐索道两种方式任选。抛弃四十多分钟的索道不坐去步行上山,精神可佳。不过,就是乘坐索道,从索道下来后还是要蹬很长一段木栈道才能到达旅游景点。

我首先到达的是“蘑菇石”,站在蘑菇石上,一览众山小。山风吹来,寒气中带着暖意,准备的厚衣服有了用场。雨滴纷纷飘来,准备的雨具有了用场。雨具在阻挡风雨的同时,雨具的顔色就像是万紫千红的花朵一般在群山间游荡。

蘑姑石,因一块巨石像蘑姑一样高矗如云而得名。蘑姑石四周山体陡峭,上山和下山都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道能够通行。因此,游览蘑姑石保证安全很重要。当自己站在蘑姑石上时,脚踩高峰,眼望群山,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喜上心头。

山下,烈日当空、树荫避日;上山;风和日丽、微汗相随;山顶,风大雨急、阵阵寒意。一日之内享受四季温差,观看四季山林。心中收获,美不胜收。

在蘑姑石上看够山景,拍够照片,准备向“红云金顶”走去。

红云金顶,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弥勒佛,一边供奉释迦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称“鸿运金顶”。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山峰”。

红云金顶,既能给人带来鸿运,又是天下第一山峰。经过千里万里来到此地,岂有不去之理。

山顶气候多变,正要迈步走向红云金顶,山上的雨停了,看来是个好兆头。

由蘑姑石到红云金顶,没有直路可走。必须先下一段山路,再向上走去。对于某些已经感到体力不支的人来讲,又是一个考验。

上蘑姑石,山道两旁的扶手主要是木栏。上红云金顶,却要攀铁索而上。手扶铁索,太不舒服。这时,准备的手套有了用途。没有准备的游客,就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红云山,四面悬崖峭壁,独立于万山之上。上山途中,一路古庙摩崖,趣味不断。景点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就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经过数小时攀岩蹬山的人们,见到“定心水”立刻来了精神。喝一口定心水,神清气爽;望一眼红云顶,足力倍增。

上到红云金顶,游客已经不是很多。站在金顶上,特别是站在天桥上向下望去,浮想连翩。人生就像上山,不进则退。虽然进未必比退好,退终究不是首选。

“金顶佛光”,红云金顶一大特色。据说人有幸能够站立在佛光之中,金光四射的佛光将带给里面的人无限好运。

财源滚滚、官运亨通、终身平安、全家幸福。总之,福报不断,鸿运不断。

我在金顶,天不作美,没有见到“金顶佛光”,只能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梵净山留下一点小小的遗憾也就不足为奇。

在金顶,诚心拜过弥勒佛,拜过释迦佛,再最后从梵净山顶向远方望去。奇峰怪石,飞瀑小溪都在发出呼唤。

生命使然,岂能不去。

走下红云金顶,在途中“承恩寺”内泡杯梵净山的翠峰茶,稍事休息,又准备去游览黔山第一石、赐敕碑,棉絮岭……。

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总算是对梵净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夜幕来临,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向她告别。朦胧中,回望远去的梵净山,像一座巨大的万米卧佛横卧在天地之间。

四川有乐山大佛,大佛镇妖降魔,保佑三江两岸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建造乐山大佛的大佛山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卧佛,记录着天地间的悲欢离合。梵净山这座卧佛更加雄伟,更加壮观。苍天为什么要在这里塑造一座卧佛注视天地,不清楚。爱钻牛角尖的我要想搞清楚梵净山卧佛的故事,必须还要再下一翻功夫。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风雨梵净山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