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唐琬的爱情世人皆知,一首《钗头凤》引得无数人哀婉感慨。他们的爱情悲剧,堪称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千古绝唱。
唐琬,又名婉,字蕙仙,浙江绍兴人,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唐琬自幼文静灵秀,才智过人,与陆家又是表亲。所以,在小的时候,陆家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为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出众才华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两人后来各自娶妻别嫁。陆游娶了一位安守本分的王氏为妻,而唐琬也另嫁给了皇族后裔赵士程。
陆游与唐琬分离后,上京赶考。才华横溢的陆游被当时的主考官陈子茂钦点为第一名,而与其同时考试的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之下,这使得陆游和陈子茂为秦桧所不喜。来年的吏部考试,秦桧明确要求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于是,陆游落榜了。
落榜后的陆游回到家乡,心情甚是糟糕,找不到可以倾诉的朋友。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陆游来到沈园散心,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征得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看着昔日的爱人已经嫁为人妇,陆游心里五味杂陈,强压住内心的悲痛,挤出了一抹微笑,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待唐婉与丈夫赵士程离开后,陆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怀着悲愤的心情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钗头凤•红酥手》,其中一句“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至今让人感慨万千。后来,唐琬再次游沈园的时候,看到陆游的这首词,也情不自已,挥笔写下《钗头凤•世情薄》,词中的“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更让人看到了唐琬的字字血声声泪。后来,她忧郁不已,心伤难止,竟一病不起。病榻之侧,赵士程寸步不离,命人遍访名医,只求医好爱妻,奈何心病难医,唐婉终是泪尽人亡,舍下苍凉人世。
唐琬离世之后,赵士程千帆看过,没有再娶,一生只念唐琬一人。后来他毅然奔赴抗金前线,战死沙场。
陆游一生积极主张抗金,还曾在汉中、宝鸡一带抗金前线领兵打仗。然而,南宋朝廷对于抗金始终是口惠而实不至,所以他的政治生涯也是几起几落。在他六十六岁那年,他悲愤地离开临安,蛰居于山阴老家。
尽管与唐琬分开,但陆游一直没有忘记爱妻。后来,他曾多次重游沈园,写了很多凭吊唐琬、追忆爱情的诗句。譬如在他七十五岁的时候,写了《沈园》组诗二首,其中一首写道: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你香消玉殒已经四十多年了,沈园里的柳树也老得不能再吐絮吹绵了。即便你已经化作会稽山上一抔泥土,然而每次来凭吊仍然泪落潸然。
陆游对唐琬的一往情深,可见一斑。
开禧元年(公元1206年),八十一岁的陆游又一次来到沈园。时值隆冬,暗云低垂,万物萧瑟,沈园的梅花开得繁盛,一如含苞娇羞,脉脉含情的少女,又似赧然微笑、嫩蕊轻摇的闺秀,或若婀娜多姿、丽质芳姿的仙女,袅娜亭亭,高洁隽雅,展示出超凡脱俗的姿态,弥漫着别具神韵的幽香,在这浊浪滔天的滚滚红尘里,显得清丽超然、落落大方,让人心旷神怡。
陆游看见沈园里腊梅正艳,游人如织,却再也看不见唐琬的身影,几回回梦里相见,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悲,已成为永恒的回忆。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陆游,想起当年与挚爱唐婉在沈园邂逅之事,不禁痛彻心扉,肝肠寸断,于是又提笔写下两首怀念七绝《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通往城南的道路愈近,我越不敢放开步子前行,因为到了沈园,心里思绪万千,更叫人心痛。五十多年过去了,沈园的梅花依然芬芳清香,还经常被牵挂在游客的衣袖上,沈园的小桥还是静静地泡在绿水里,只是梅花依然,而你已不再了啊。
城南的小路上又迎来了春天,路边的梅花依然开得繁盛,然而却不见当年的你了。时间过的太久,永不能忘记的你已化作地下的泥土,而你当年写在墙上的那首《钗头凤》,也快要被尘土遮盖住了。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五十年过去了,尽管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但陆游对唐琬的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梅花那种不畏严寒,不惧冰雪,凛然开放于山崖水边,不与百花争艳,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高贵品质,与陆游全然相似,所以得到陆游的钟爱。据不完全统计,他关于梅花的诗词就有一百六十多首。他的梅花诗词,不仅量多,而且质高。“雪里芬芳亦偶然,世人便谓占春前。饱如桃李俗到骨,何至与渠争著鞭。”与此同时,梅花气节高洁,与陆游的理想很相似,“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所以,陆游对梅花的挚爱,情真意切,“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正恐梅未肯。”即便欣赏梅花,也必须冲雨涉溪,洗净鞋上的泥土,不能沾染半点尘埃,“体中颇觉不能佳,急就梅花一散怀。冲雨涉溪君会否,免教尘土青鞋。”赏梅还需有酒作陪,方得意境,“折得梅花古渡头,诗凡却恐作花羞。清樽赖有平生约,烂醉千场死即休”。当然,陆游对梅花的爱,并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感慨怀才不遇,而是把对梅花的爱与忧国忧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过尽梅花把酒稀,熏笼香冷换春衣。秦关汉苑无消息,又在江南送雁归。”梅花尽落,望着北归的大雁,想到了沦陷于金兵的中原大地,想到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在国家山河破碎、民众流离失所的情况下,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北伐。“我行柯山眠酒家,初见窗前三四花。恨无壮士挽斗柄,坐令东指催年华。”可以说,在这些关于梅花的诗句中,我们读到了他的凌云壮志,他的意气奋发,他的豪情万丈,也读到了他的铁骨柔肠,他的恬淡自然,他的壮志未酬。
“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光阴荏苒,岁月如磋,城南的小路,又迎来了春天,梅花再一次开得盛开,可惜,“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陆游是多么地怀念与唐琬相遇的那个春天,怀念唐琬提在墙上的那首《钗头凤》,只可惜,时光不能倒流,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一切无法再重来。
沈从文曾经说过:“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唐琬对于陆游来说,是他心头的朱砂痣,窗前的明月光,也是他一生最挚爱的人。然而,造化弄人,一次懦弱,造成终身遗憾。尽管“香穿客袖梅花在”,只可惜,沈园仍在,梅花依然盛开,却已经“只见梅花不见人”了啊。
在古代文人墨客中,鲜有人在暮年描写自己的儿女情长。而陆游则是一个异数。他一生都在思念唐琬,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写给唐琬的诗词不下二十多首,即便唐琬去世四十多年之后,陆游依然来沈园怀念她,凭吊她,怀念那一段逝去的爱情,凭吊那一段逝去的婚姻。
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陆游已经是八十三岁的耄耋老人了,他又一次地来到沈园,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陆游感慨万千,写下了平生最后一组悼亡诗:《春咏四首》,他在第四首中写道:“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回忆当年与唐琬在沈园的偶遇,怀念自己曾经的爱人,感慨这段凄美的爱情。想到自己已是耄耋之年,余生不多,与曾经的爱妻在九泉相会,不会等待太久了……
嘉定二年(1209年)冬,陆游忧愤成疾,病情日重,带着对祖国统一的未完成的英雄梦,带着对失去的爱人的深切思念,黯然离世,享年八十五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沈园的梅花开了又败,败了再开,即便所有的梅花开遍,也不及陆游对唐琬的深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