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种类,发轫于汉魏六朝,兴盛于隋,唐即进入黄金时代,不仅有高适王昌龄岑参李贺王之涣等边塞圣手,就连王维李白杜甫等人也情有独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杰作佳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等都是让人过目成诵的千古绝唱。
边塞诗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有表现战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有反映边疆战士艰苦生活的,如“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也有表现边疆战士思乡情结的,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等,这些边塞诗题材广阔,意象宏阔,气势昂扬,是中国诗坛难得的杰作。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边防巩固,文人们普遍有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志向,加之募兵制的实施,更为文人们赴边求功提供了可能。募兵制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地招募强壮的士兵,国家供给武器和物资,从此兵农分离,士兵专心打仗,农民专心种地。募兵制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兵源,解放了生产力。募兵制实施后,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很多人都踊跃报名,积极参军,到边塞去,到前线去,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建功立业的荣誉感。如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高适“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就连一向文弱的王维也忍不住发出了“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的豪言壮志,时刻准备着为国立功,报效国家。
在众多的边塞诗中,有一首不得不提,那就是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篝火燃起,将士们手举着斟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斜卧在浩瀚无垠雄浑壮阔的戈壁滩上,甘醇的美酒映红了脸庞,也映红了天边的晚霞,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不远处,马蹄清脆,鼓声阵阵,即将要奔赴疆场杀敌报国了,将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一醉方休。哦,即便醉倒又有何妨?征战沙场为国效力,已经做好了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打算,本来就没有准备活着回来啊。
短短四句,豪迈、豁达、奔放,有苦痛,有悲怆,言有尽而意无穷,真是“语意远,乃得隽永”“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王翰是何等人物?怎么能写出如此铿锵激越、奇丽耀眼的诗句来呢?
(二)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据说和另一位边塞诗人王之涣还是本家,同属太原王氏大户。王翰自幼家境殷实,生活优渥,所以养成了豪健恃才,倜傥不羁的性格,文献记载他“喜纵酒,枥多名马,家蓄妓乐”,放到现在来讲就是喜欢聚众喝酒宴乐,家里各种宝马良驹卧了一马厩,喜欢和歌星影星等网红来往,有些魏晋风度的味道。与此同时,王翰还喜欢“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就是喜欢自命不凡,充当权威发表意见,指点他人,有点类似王思聪那样的富二代。
景云元年( 公元710年),二十三岁的王翰进士及第,然而,尽管已经是进士,但王翰一点儿也没有收敛,仍然终日饮酒作乐,不以为是。在唐代,进士及第之后,并不能马上为官。所以这位年轻的新晋进士回到老家并州闲居,静待时机。好在两任并州长史张嘉贞、张说都是爱才惜才之人,对王翰礼遇有加,甚是关爱。
张说后来入朝为相,仍对王翰很关照,召其进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然而,愤青性格的王翰尽管已经入朝为官,但依然不改其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的脾性,得罪了不少人,由于有宰相张说罩着,他才得以太平为官。后来,张说因弹劾被罢相,失去靠山的王翰被贬出京城,出为汝州长史,后改仙州别驾。虽已遭逢如此,但他到仙州后,仍是“日聚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于是,又被贬为道州司马。在赴道州途中,王瀚就因病而逝,一代诗才就此殒落。
(三)
杜甫有一首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写给他的好朋友韦济的,希望韦济能帮助他实现政治理想,其中写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意思是“我先后熟读万卷诗书,写文章的时候,下笔敏捷好像神灵附体。我的辞赋能与杨雄匹敌,我的骈文可与曹植相近。大名鼎鼎的北海太守李邕都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翰都愿意与我结为近邻。”千万不要被杜甫敦厚老实的相貌欺骗了,杜老师其实是很自负自恋的,吹起牛来,一点儿也不亚于他的偶像李谪仙。
再说一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不是夸他的偶像兼好哥们李白的,而是杜甫自个儿夸自个儿的,不仅如此,杜甫还说自己的辞赋可比杨子云,骈文力压曹子建,书法远超李北海,写诗超过王子羽。这牛皮吹得,跟李白说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样,让人笑掉大牙。
当然,杜甫能把王翰与杨雄、曹植和李邕相提并论,由此可见王翰并非无名之辈,相反,在盛唐时期已经赫赫有名了。
其实,杜老师在这首诗中用了个典故。唐代有一位很有名的大学士杜华,与杜老师是河南老乡,和王翰私交甚好,两人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一次,杜华的母亲崔氏看到王翰的诗作后,不无感叹的说到:“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瀚为邻,足矣!”意思是:“我听说古代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带着儿子和厉害的人做邻居,我们也可以搬过去和王大人做邻居。你如果能和王大人走得近一些,我就放心了。”
能把王翰和亚圣孟子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他的才情之高。
(四)
据说,王翰曾有机会到过边塞,因为他性格豪放,不拘礼节,常混迹于士兵之间,和当地的士卒关系很好,得以了解戍边将士们的酸甜苦辣,因而写的诗歌能准确反映将士们的真实生活和心声。
其实,这首《凉州词》是一组诗,共两首,葡萄美酒是其一,另一首如下: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暮春时节,故乡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头已经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了,鸟儿也一定筑起雀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将士们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古往今来,少年从军,老年而归,戍守边塞的悲怆愁苦,无法预料的老病伤残,谁也说不准。所有的苦楚忧闷,就在这杯葡萄美酒中消解吧。
王翰,这位放荡不羁的诗坛浪子,用饱蘸激情的笔触,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盛唐边塞的绮丽画卷,也书写了自己的肆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