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诗词中消烦暑
文/肖红英
赤日炎炎,知了在树梢上没完没了聒噪着“热呀,热啊……”,身处高温环境的现代人不免心烦气燥,坐立不安。何以消烦暑?“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与其抱怨,不如走进古诗词跟着文人骚客解苦暑,纳新凉。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销暑》中言“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心静自然凉”。诗人认为端坐院中,内心的平静可以清风自来,房间的空旷平添些许凉意,这种悠然自得的感觉真是洒脱自如。白居易还有一首诗《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讲的也是这么一个酷暑时节,白居易顶着烈日去拜访恒寂禅师,当他走进禅房看到恒寂禅师正一动不动地坐在蒲团之上参禅打坐。白居易惊奇地问道:“禅师,禅房如此酷热,为什么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打坐?”,禅师却答淡淡地回复道,天气很热吗,我怎么感觉非常凉快呢?正如杨绛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领略了香山居士的禅意消暑,再跟着淮海居士寻访一处《纳凉》的好去处,“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显然诗人为了寻找避暑的圣地内心是比较着急的,有点像现代人,下班回家屁股不曾落坐就心急火燎地打开空调,紧掩门窗,然后从冰箱里拿出西瓜消暑的况味。在空调房里消暑可是现代人的“最是人间佳绝处”,淮海居士则是携着拐杖去追寻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他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寂寂夜晚,天地间是月光漫润的清凉和纯净,此时船上传来呜咽的笛声,将诗人那颗燥热的心化为一潭清澈的秋水;晚风初定,眼前池中莲花盛开,幽香飘溢,沁人心脾,好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东坡居士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潇洒旷达,多才多艺,看看他的消暑妙法,“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入夏后我们的身体因为新陈代谢的加速,很容易陷入心身俱疲的“夏打盹”的状态。东坡居士提醒我们午间可以小睡一会,不仅可以补足夜间的睡眠不足,同时缓解夏日疲劳。“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的东坡居士不愧是古诗人中最会养生且趣味横生的翘楚。
既已“炎威天气日偏长”,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不如手捧诗书,于古诗词中展开一方避暑的绿荫。当你凝神静气地沉浸在绮丽的诗词里,细细品味着古人的贤哲,感受着诗人的浪漫情怀时,心间犹如流过一股淙淙而欢快的溪水,不禁心旷神怡,凉意沁人,暑热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