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有感

(本文共2834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精神分析治疗:

实践指导》有感

初雪/文

初看南希的《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书名,以为是一本专业性很强、强调技术层面知识的书,看完之后,发现并非如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心怀感动,同时感受到很多力量,不得不说,看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觉察和不断疗愈的过程。书中更多传递出的,是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态度和信念。

说到本书的框架,作者在序言中说,“可能会使有精神分析经验的读者们感到惊讶的是,我并没有在诸如工作联盟、阻抗、移情和反移情、解释、修通以及结束之类的传统主题的框架下组织这本书的目录”,不这样组织目录并不代表作者“轻视那些就如何做治疗来组织其结构方式的有关书籍”,而是她觉得,“在精神分析方面,还有一些更为基本和重要的事情需要学生们知道。”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精神分析的教科书,而是一本有关精神分析性或心理动力性治疗以及精神分析的书。由于作者觉得自己的气质特点“更接近于艺术家而不是科学家”,所以她深以为“我们需要像尊重高度控制的研究一样,尊重那些更为诗意、以隐喻的方式表达的、以体验为基础的临床理论。”

读完这本书之后,有几个词一直在脑海中回荡——“诚实”、“边界”、“自我照顾”;也使我对精神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要帮助人们变得更为健康,就要帮助他们建立自己内部的框架,改变他们内部的建筑结构;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处理”来访者,固定住他们并干预某种特定的见诸行动,而是在治疗中病人将进入到一个成长过程之中。精神分析性治疗能“缓解情绪上的痛苦、预防糟糕的‘活现’、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使生活更有意义、并安慰那些难以安慰的病人。”

心理动力性治疗不同于认知行为治疗,它聚焦于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强调人过去的经历,探索欲望、梦以及幻想,强调治疗关系等,所有这些特征的前提,都要基于“诚实”二字。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我们必须牢记分析性关系是以对真理的热爱——即承认现实为基础的,这种关系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

但事实上,对自己保持诚实对我们而言并非易事。一方面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一些事情,还有一方面即使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东西,但那些东西对我们而言是困难或者痛苦的——那种脆弱感、空虚感、矛盾感、道德缺陷、欲望以及攻击性等,虽然也会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或者意识里,但是要直面这些感受,就相当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是个“坏人”,或者要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这就像是一个外科医生,在剥开自己的皮肤时,看到皮肤下面带血的伤疤、黄白色的脓水,那种感觉难以忍受,更何况要亲自动手处理这些伤口呢?正如人们往往不愿意谈到创伤,是因为创伤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恶”——我们的朋友、邻居、家人以及我们自己,所以很多人宁愿相信创伤是极为罕有的,希望忘记世界上存在着痛苦。但是,如果你想要活得清醒,想要不断成长,就不能欺骗自己的内心,就要对自己诚实,“我们对自己越诚实,我们就越有机会过上一种更为满意和有益的生活。”

凡是涉及治疗边界的问题都不简单。南希在书中总结出了心理治疗师的一些特质,他们往往都是“喜欢亲近,不喜欢分离,害怕拒绝,以及容易因内疚而痛苦的人;他们倾向于自我批判,过度承担,把别人的需求看得高于自己的需求”,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大都心肠软,让他们选择是“挫败那个已然受着煎熬的人,还是忽略边界而作出温暖和理解的沟通,他们通常会选择后者”,正是由于心理治疗师的这些共有的普遍特质,使得他们和来访者在建立了治疗联盟之后,当来访者做出突破边界的事情时,他们需要守护好自己的边界和底线,以免对来访者造成伤害。同时,还要克服自己因拒绝别人或者陷入两难的道德困境而产生的内疚感。

一方面,治疗师需要“知道如何维持他们自己的自尊,如何以一种既专业又自然的方式做治疗,以及如何保护他们自己的边界从而避免被那些不断试图突破界限的相当绝望的来访者所侵犯”;另一方面多少有些矛盾的是,很多促进治疗进程或者治疗中治愈的时刻,又恰恰发生在治疗师“迈出了治疗的框架并以一个无意识的姿势对病人进行了回应的那一刻”。在治疗过程中,当涉及到隐私、时间、金钱、取消以及可获得性这些议题时,必须在初始访谈时就明确说明,或它们一出现就尽早说明。而在和来访者说明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措辞、出发点等,将规则、限制与自身的需要联系起来,而不是去长篇大论地阐述这些限制对他们如何好,更能得到他们的配合。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需要有“菩萨心肠”,但有时还需要“金刚手段”,避免“好心办坏事”。

书的最后一章讲的是心理治疗师的“自我照顾”,作者从“照顾本我、照顾自我和照顾超我”三个层面进行了周到细致的阐述。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职业,他们需要面对诸如情感枯竭间接创伤、理性与非理性的罪疚感、与他人的麻烦关系、工作超时、职业倦怠、丧失等职业风险。记得有一次和老妈聊天时,她打内心不太赞同我学习心理咨询或者以后从事这个行业,她担心我在情绪受到污染时,由于内心不够强大而无法排解,给我造成伤害。就像书里南希说的,“在一位父亲或母亲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坚决将孩子视为坏蛋时,目睹这种对其他人病理性曲解的顽固需求格外令人痛苦,在父亲或母亲似乎心理上过于脆弱以至于不能够直接面对自己的投射时尤其如此。治疗一个儿童往往涉及目睹孩子在欠理想的家庭环境中的痛苦,这些家庭可能已尽其所能但还是具有伤害性”。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还要对来访者充分共情,并且要面对和处理很多自己的情绪——看到来访者在负面的情绪里挣扎,自己只能按部就班地帮助他们自己去领悟、去做出改变而引发的伤感;在咨询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无动于衷的定力来忍受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很强的情感浓度……要合理避免心理咨询师职业带来的风险,“找到能够为自己而生活的领域是很重要的,在这些领域当中,需要他们自我表达,而不是自我克制”,咨询师可以培养出自己的一些业余爱好,比如看电影、写文章、运动、旅游等,在这些爱好中,咨询师能够得到自我放松,消解工作中带来的负面情绪,这对于他们的精神健康尤为重要。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如果用在心理咨询领域也可以是这三重境界——见自己,需要“说出我们自己的委屈,在移情中表达我们因感受到伤害,对始作俑者而产生的愤怒,感受对所发生事情的悲伤,并且最终,尽管我们的过去不能改变,也要开始与现实和解,我们自主感的成长能够塑造我们的未来”;见天地,是说通过和来访者以及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互动,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关系,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人生,互相切磋;见众生应该是最高境界,是说我们通过与自己和解、和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之后,能够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对世间众生的疾苦心怀悲悯,返璞归真。

当我在现实中遭遇困境、挫败、迷茫甚至怀疑时,南希这本书中的一些话便会跃入我的脑海,使我的信念不断坚定,牢记自己的初心,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

1、谈治疗师的准备——读《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有感

2、莫莉的故事

初雪,管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教育工作者,运动达人,”郑亚楠心灵工作坊”创始人。喜欢读书写作,热心传播美文;主张”以一片纯真之心发现美,传递善”;愿意倾听您的故事,帮您解决心理困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