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读《巨婴国》有感
初雪/文
从2016年12月份开始断断续续读《巨婴国》,到2017年5月份才读完,读书过程中这本书“遭遇”下架。窃以为,这本书中有个别地方不太客观,有些语言使用比较随意,有些结论的得出也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支撑。特别是书中对于国民性和文化的研究,我因为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也对作者的观点不能完全认同。不过,虽然此书已经下架,但是既然我能够坚持把它读完,抛开其逻辑性和个别比较偏激的语言不说,自有其吸引人的地方。
书中所指的“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形象点说,就是徒有成年人外表却有着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人。巨婴往往具有共生、全能自恋和偏执分裂等心理特征。曾奇峰也在本书的序中说,“巨婴的意思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这些巨婴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在我们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甚至在我们自己身上,也存在着这些“婴儿般”的特质。
读完此书,“中国好人”、“愚孝”、 “共生”、“自恋”等词语一直在我脑海中徘徊,我也对这些词语进行了一些思考。
“中国好人”,主要是那些只付出、不索取;总给予,难接受;封闭自己,甚至压抑自己欲求的人。这些人一般会很受人尊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往往出手相助,甚至像“泥菩萨”一样自身难保还要去帮助别人,考虑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特别是当某些事情来临时,这种人无法找到合适的理由拒绝或者不敢拒绝别人,而忍气吞声接受了事情,过后又压抑了一肚子的委屈无处消解,最终委屈越积越多,或许会形成心理问题。
这样的人,表面上看是个好人,也会被授予“好人”的名声,如果他能够一直这样“好”下去而无怨言,也是不错的;假如他违心地压抑或者察觉不到自己的需求,有时候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心理边界,替别人承担本不该他承担的责任,无力抵抗外界对他的压迫或者碾压,最终自己又深深被拖累,随着负面情绪特别是愤怒情绪的积累,终有一天,他的情绪会失控决堤,全面爆发。这种“好”,并不是真正的“好”,而是不堪一击的“好”;真正的好,“是那种我存在你也存在,我爱你,因我有丰沛的爱,并且我真不需要你回报,而你真回报时,我也坦然笑纳”。
再说说“愚孝”。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需要继承这个传统美德,对父母孝敬,这点无可质疑。但是,如何孝敬父母,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假如遇到了 “巨婴式”父母,他们打着“一切都是为孩子好”的旗号,试图去控制孩子,甚至把孩子当成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是极其麻烦的。当孩子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不问青红皂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对孩子有极强的控制欲,也会让孩子觉得压抑。遇到这样父母的孩子,如果一味地去顺从父母、讨好父母,不管父母做的对与错,都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能敞开心扉和父母进行真诚沟通,最终要么是委屈了自己,要么有可能和父母发生爆炸式的冲突。
所以,在日常生活,如何和父母进行沟通,既能照顾到父母的情绪,又能照顾到自己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感受,是极需要智慧的。“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中国有句古话,对父母,“色难”,意思是说,对待父母和自己亲近的人,要做到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当和父母的看法不一致时,如何和颜悦色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需要极高的情商和智慧的。能够把一个家治理好,其难度不亚于治理好一个国家。
关于自恋的问题,书中根据心理学家科胡特的观点,指出自恋可分为“实体自恋”和“虚体自恋”。实体自恋,就是你的自我价值感,觉得“我很好”是一种很真实的东西,是一种实体,即是说,它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自我价值感;而虚体自恋,则是和外在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美貌、金钱、地位等等。当外在条件很好的时候,可能你的自恋就会爆棚;而当外在条件变差的时候,你的自恋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要滋养自己的实体自恋,文中提出了两种途径:投入地去爱或者投入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实体自恋是和“核心自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核心自我的诞生,是一个超级里程碑,它是在历经沧桑,不断地自我察觉之中,不断地实践中,才逐步建立。科胡特的一段话很好地描绘了核心自我: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地站在那里;它会摇晃,摇晃是一种呼应,但只摇晃,根基不被动摇。诚如一句话所言,“心若不动,风又如何?”
最终,作者针对“共生绞杀”、“全能自恋”等问题,也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爱。假如你在被养育的过程中或者后来的成长中,充分被爱、被关注、被欣赏、被抱持;假如在一段关系中,你在事情做好时能够被认可,你在受挫时能够被支持,你的各种感受和想法可以在其中安全自由地流动,那么,那么,你会活得更自我,活得更随性。假如现实中没有这样一段理想的关系,你也无需灰心丧气,你,还有自己可以依靠,你要成为自己的英雄。在现实世界中,你要敢于表达自己,展开自己的心;你要深入认识自己、察觉自己,经历一段不断触碰内心痛苦和黑暗的历程,“当你注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注视着你”,而当你深入深渊,你会发现那个黑色狰狞的形象,就是你的生命力本身,甚至是被你压抑的攻击性;当你鼓起勇气一次次去触碰它时,会发现其实它也没那么可怕,有时甚至会很可爱。在漫漫的“英雄之旅”中,你会发现,外部世界与内在世界是一回事——你把自己的心展开在世界上,你又将整个世界的图像凝聚于己心。
最后想说的是,即使你被生活欺骗了一百次,你依然不要气馁、不要灰心,要拍拍身上的灰尘,一次一次地爬起来,“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越是忧郁的日子里,你越是需要冷静,只要你的心向着未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