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法律思维的门扉
——我读《想点大事》一书的启迪
作者/董芳
当我一字一句地读完《想点大事》这本书后,像是打开平常人智慧的一扇门扉,顿时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惊醒和领悟。我把全书最后一段中直接明了的几句话抄写在读书笔记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学会用法律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不用法律解决问题。最高级的法律思维是备而不用。”我觉得这些知识智慧既是读完本书之后对法律二元理论的理解,也是对我在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遇及到的法律诠释与概括。这便是我在读了《想点大事》后的一些启迪与收获。
2021年上半年,按照国家门窗高端生产的资格要求,我们请来省里环保权威专家考察,之后专家们为公司制定了环保设备安装方案。因为流程严谨等原因,安装过程就长了一些。在此期间,有关部门突然走进车间拍摄录像检查。更是不顾公司的解释,就立即笔录了检查情况,随后下达了处理意见书。在正确对待这个事件上,《想点大事》说得太到位了——最高级的法律思维是备而不用。关键时刻,通过公司法律顾问据理力争。律师来公司收集门窗生产中不违背环保生态法律法规的证据,从法律角度为德信鼓劲打气。最终,公司没有诉诸于法律而圆满地解决了矛盾纠纷。我觉得这就是法律思维的价值,真得启发我在遇到问题时理性思考,做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从法律思维的角度来回顾审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2020年,公司在创编企业之歌——《德信的力量》手语时,请来了区特教学校的庞老师。庞老师是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曾当选长清区十大优秀青年、获得长清区第一届最美教师、荣膺长清区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我在与庞老师交流时,她反复谈到多次被各个派出所请去担任审查犯罪嫌疑人(有聋哑等残疾症状)时的手语翻译。警察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她的翻译做了笔录,她和嫌疑人还共同在笔录上签了字。我觉得这就是“正义的过程,追求的不仅仅是结果正确,还有判决的可接受性。”我觉得“程序不是繁文缛节,而是追求公正的必备元素。”
法律是天下之公器,道义是理智之美丽。
这应是读过《想点大事》之后,形成每个人的法律思维下的法治实践。在新的发展征程中,每个企业家都应具备法律思维模式和法治文化,既守法经营,又依法维权,从而促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法律知识成为前行的力量,让我们能够在新的赛道上匀加速地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