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 泥
徐瑞平
早年读《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就有一个疑问:是什么样的淤泥,养育出了这般人见人爱的碧荷,滋润出让人一见倾心、见之忘俗的荷花呢?周敦颐是亲眼见过、亲手摸过那淤泥,还是就这么随口一说而成就了经典呢?
疑问归疑问!但一直秉持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姿态赏荷花荷叶,所以,疑问一直就是个“疑问”存在着。直到今年挖藕的季节,我才亲眼见到那淤泥的本真,亲手摸到那淤泥的质地。
老范对一片约二十亩的藕塘有了暂时的管理权,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次次亲近荷塘的机会。先观看到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景,再观赏到的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妙境,直到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场景!这个春夏,我们见证了荷的发萌、茁壮、丰茂的全过程。
今夏酷热、干旱,持续时间长达两月有余,而藕塘里的长势却异乎寻常的珠圆玉润、蓬勃兴旺。干旱的情势让很多菜品活得艰难,产量自然就少之又少。藕却适时补上了菜的空缺,在高价的驱动下,提前采挖已然大势所趋。
老范热情好客,开挖之日,就邀我至荷塘一观。现在挖藕用的是水枪。虽然有机械化助力,但是探藕还需人工操作。专业挖藕的工人,在淤泥中慢慢理出藕的走势,然后用水枪顺势而为。在浮力的作用下,脱离泥床的藕才裹着淤泥缓缓浮出水面。
正是在捡起刚出水的泥藕时候,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淤泥的面貌。手指轻轻捻过,细腻柔和的质感如丝如绸滑过皮肤。口鼻稍稍靠近,水汽氤氲的芬芳似歌似乐熨帖肺腑。
图片
这才是纯正的泥土的芬芳!淤泥绝不等同于污泥!它必是清纯之水的漫长静养,必经日月精华的神奇点化,必有岁月如歌的精致淘漉。然后,以入禅入定的宽容,静待莲子、青荇,入乎其内,拔乎其萃!
我想,周敦颐所见的就是这样的淤泥,才精准地写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徐志摩所见的也是这样的淤泥,方吟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的妙品。溯流而上,因为这纯正的淤泥,才让优雅的荇菜茂盛地长满“在河之洲”,君子望“荇”而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唐代寒山有诗句: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好的心地,恰如好的淤泥,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才能禅定心境,才能莲花怒放,才能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