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竹阴密 雨声荷叶香

鸟语竹阴密 雨声荷叶香

☆ 王生鼎

  夏至过后,天气渐趋炎热,雷雨天也多起来了。此时,江淮地区的秧苗栽插已经结束,植物生长旺盛,学校渐次放起了暑假。再过几天,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了。
  暑,炎热也,小暑是“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太阳黄经为105°,暑气上升。而到了大暑时节,正值中伏,中国大部分地区会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民间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暑风阵阵红花瘦,夜雨绵绵绿叶肥,蝉噪树间增燥热,蛙鼓野塘传荷香。这便是暑天的景致了。
  炎炎夏日,古人都是如何消暑过夏的呢?“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白居易《消暑》)诗人白居易认为,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即所谓的“心静自然凉”吧。而大诗人李白,则在盛夏时节脱巾赤身以取凉:“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字里行间,凸显出诗仙的狂放之态。炎热的夏日夜晚,孟浩然则采取披散着头发,坐在水亭里纳凉,有诗为证:“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好友不在身边,思念之情只好借着月亮抒发感情。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嗅着、听着、想着,诗人便不觉得热了,只感到一身的清爽。在北宋,诗人晁补之是这样做的:“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晁(散文)补之《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暑天来了,与友人烹茶闲聊,亦不失为一个好的解暑方法。再看看北宋词人秦观是怎样纳凉的吧:“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家中太热了,便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胜地。正好,在画桥的南畔,绿树成荫,诗人认为此处地方最佳。选好了目的地,便打发人安上了胡床,然后自己坐靠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了。等到了晚上,一轮明月升起,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在耳边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湖池中莲花盛开,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有清凉的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了。

  地煮天蒸,日头高照,暑热难耐,人们大都盼望着来一场大雨,以除燥降温。偶遇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街上行人少,闪电骇心惊。刹那间,疾风劲草,雨送清凉,仿佛还夹杂着阵阵荷的清香,真真让人神清气爽。真是“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了(左河水《小暑》)。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解暑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待在空调房内读书、追剧,亦可选择到乡下去避暑。后者让你融入到大自然,享受美好的田园风光。岭后秧田迷白鹭,村前烟树啭黄鹂,柳岸百门纳晚凉,禾浪千层入画屏。乡村的夜晚,鸣叫一天的蝉儿们静睡了,村旁荷塘的蛙鼓开始了。听着蛙儿们有节奏的表演,你会身心愉悦,暑热顿消。你还可以移步到城郊的湖边去,烟雨一湖濛远舟,鸟语千声绕翠荫。湖面荷尖小,垂丝柳叶长。“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观荷赏莲,会带给你难得的清凉、雅致与宁静。树荫竹阴下,面对一湖的清水芙蓉,你可以赋诗,可以吟诵,亦可垂纶闲钓于树荫下,还可以引吭高歌一曲《荷塘月色》。

  盛夏的暑热不足以惧怕,除了有空调降温,还有鸟语竹阴,有蝉鸣蛙叫,有雨声,更有荷叶香:“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金·庞铸《喜夏》)在诗人看来,有了竹夫人(青奴)这些消暑神器,再听着窗外的鸟语,看着翠绿浓密的竹子,闻着淡雅清新的荷花香气,暑热天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炎炎夏日里,愿你有个好心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鸟语竹阴密 雨声荷叶香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