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时算“夕阳”?(随笔)

人生几时算“夕阳”?
☆ 楚 樵

往古之时,人的寿算长的少,短的多,史料记载的帝王将相的寿命大多在五、六十岁之间,还有只活到二、三十岁的。因此,三国时期仅活到六十三岁的刘备,就颇为满足地说:“人五十不为夭。”俗话又有“人过七十古来稀”之谓,这又是因为被我们奉为“圣人”的孔子只活了七十三岁。唐代诗人李商隐生于813年,死于858年,作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喟,去世之际年方四十五岁。在近代,年满五十岁以后被称作“年过半百”以显其长。上个世纪初期,人们称呼上了这个岁数的人往往要加上一个“老”字,表示已尊奉他为老年人了。鲁迅先生在被称作老人时,其实还不足五十岁。
假如人的寿命真的都是这般短促,这也太让人感到悲哀了。试想这匆匆一生,成长需要二十多年,工作、事业、哺育子女(包括供养双亲)也需要二、三十年,就在刚刚完成甚至尚未完成这一切的时候,却看到了“夕阳”,走到了人生终点,这岂不是有些太委屈、太残酷了么?无庸讳言,出生、成长与衰老、死亡都是生命的每一个必然过程,人生的夕阳时刻就是生命的末尾阶段,但是,五、六十岁的人,是绝对不该进入这个阶段的。
史料也有这样的记载,古代帝王尧、舜都活了百岁,在三千年前,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太公活了“百有余岁”;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丞相张仓与南越王赵佗也活了一百多岁。在现代,享受过这一级年寿的人更多。张学良活了一百岁,“宋氏三姐妹”中的宋美龄则活了106岁;与张学良同年出生的北伐将领孙元良活了104岁;抗日名将吕正操104岁时,依然精神矍铄,一谈起和“日本鬼子”打仗的事,犹自意气风发、豪情不减。老樵采访的第一位淮南抗日老人王锦石于104岁时仙逝。更为卓绝的是,创造了汉语拼音的周有光活过了111岁。
《昭明文选》录《养生经》之语:“黄帝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即使这样的年寿其实还不算最长,现代研究生命的专家们认为,人是可以活到150岁的。
生命的存在过程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难以逆转,比如说过去的帝王们要活到一千岁、一万岁,当然无法实现。
可是,最为要紧的是,我们却可能由于无知而破坏了这个规律。那些未能畅享天年的人,除了疾病的致因,大多都是由于错误的生活方式搞坏了身体,使得寿命大大地打了折扣。倘若我们不生疾病也不犯生活错误,而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则和做人的规则,譬如说戒除恶习,不嗜烟酒,没有贪心邪念,没有坑人、害人的毒辣心机;努力工作,友善待人,广交朋友,坚持得法的晨练,多多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尽力为家庭和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等等。让自己长期保持健康、快乐、安然、充实的状态,生命就会顺利地将每一个必然过程走完而不会半途而废,这样,寿命就显得被大幅度地延长了。
人生几时算“夕阳”?假如一个人只活到五十岁,那么他四十五岁以后就该是“夕阳”阶段了。假如一个人活到了一百岁,这个人的五、六十岁却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像宋美龄、周有光那样的年寿,他们的“夕阳”阶段当是始于一百岁以后。
我国的《老年法》规定,公民年满六十岁即算老年人,但这并不意味一旦上了这个年龄就一定真的要发生衰老,就要进入“夕阳”阶段了。事实上,现在的精神生活和物质条件已促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人进入这个年龄段之后依然生龙活虎,既健壮而又活跃,体质与精神还处在中年状态。如无意外,这种状态的人一般都要活到八、九十岁以后才会出现老年征候。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就还能从五千米的高空上玩跳伞游戏;笔者在深圳工作生活期间,曾见到不少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仍能参加健身活动或其他形式的晨练。
按照以前洪昭光教授的理论观点去做,合理饮食、合理起居、合理运动、合理求医问药、合理对待人生,一般人都可以活到一百岁以后。人一生能够活到这样的年寿,在六十岁之后尚有好几十年的光阴,正好可以充分地享受生活,品味人生。这样的话,真的到了“夕阳”阶段,那才是最无憾、最美好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人生几时算“夕阳”?(随笔)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