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的桥
☆ 李云斌
逍遥津公园是合肥市的一张名片,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蜿蜒曲折的溪流将全园天然分为东、西两园,水面占总面积五分之二左右,大大小小的桥贯通园内各景点,造型各异的桥同时也成为人们观赏的艺术品。
西门迎面一座石拱桥,名曰“季家桥,”解放前西园原是季姓人家花园,解放后收归国有,五十年代初逍遥津扩建揽入,桥用此名,让后人了解一段西园的历史。过季家桥,地势起伏成自然生态状,高大乔木下遍植杜鹃花和山茶花,是八十年代初合肥市和日本久留米市缔结友好城市时日本友人赠送。春天花开时漫坡姹紫嫣红,引来蜂飞蝶舞,赏花游人络绎不绝,此地曰“杜鹃园,”园中有桥曰“杜鹃桥,”高处有亭曰“杜鹃亭,”站在亭中,周边美景一览无余,赏心悦目。杜鹃园水环径绕,出杜鹃园必经桥,其中有座无名桥造型别致,由九个直径不等互不相连的圆组成,桥面有荷花等彩绘图案,高低错落有致,过桥需迈步逐次跨过;小朋友过桥时特别兴奋,喜欢跳来蹦去,不亦乐乎。出杜鹃园经文远桥入正途,文远桥是纪念魏国悍将张辽(字文远)的,近旁有文远亭,亭下是他的衣冠冢。
南门入园必经“南津桥,”大门正对主桥,两侧门分别对应一座辅桥,三桥并排,都是单孔石拱桥,桥面微隆,两边护栏各有八根立柱,柱头上方各端坐一只威猛石狮,48只狮头均被游客摸得油光锃亮,栏板上雕刻有荷花、祥云、松鹤等图案。
沿着宽阔的园中大道前行,两边高大的法梧遮天蔽日,经过威武的张辽塑像,到达名闻遐迩的“飞骑桥。”传说建安二十年(215年),魏将张辽率八百勇士打败孙权十万大军,孙权仓皇夺路而逃,至逍遥津桥,桥已被拆断,坐骑却飞跃而过,使孙权脱离险境。有人赋有“退后著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诗句,后人把逍遥津桥改称为“飞骑桥。”相传原桥在古逍遥津正南、教弩台之东,唐人吴资有诗曰:“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原飞骑桥如今已不复见,此“飞骑桥”非彼“飞骑桥,”此桥曰“飞骑桥,”为了让人们记住逍遥津厚重的历史。与南津桥遥相呼应,飞骑桥同为三桥并立,桥面隆起突出。
“望阁桥”顾名思义,站在桥上可眺望对岸巍然屹立的“逍遥阁,”是原来进动物园的唯一通道,背靠此桥面南而立,是园中最佳摄影点之一。岸边垂柳依依、逍遥湖、逍遥阁、水榭长廊、逍遥桥、渡津桥、湖心岛和公园外林立的高楼大厦倒影尽揽为背景,深秋,逍遥阁南边高大银杏树尽披黄金甲,阳光下熠熠生辉,为照片增光添色,立此存照绝不亚于风光明信片。
“渡津桥”是园内一道靓丽夺目的风景线,长七十一米,宽五米,将主景区和最大湖心岛衔接起,逍遥湖从中一分为二,桥下九个半圆的孔,和水中倒影合成九轮满月,游船可从中间三个孔中来往穿梭,人站在桥最高处凭栏环顾,湖面波光潋滟,东园盎然生趣的景点尽收眼底。
众多桥修建于不同年代,季家桥、文远桥、香雪桥、西津桥、南津桥、会津桥、飞骑桥、望阁桥与公园同时建成,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方便游人,又陆续修建渡津桥、逍遥桥、杜鹃桥等。2020年政府投入巨资对逍遥津公园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园北原来基本保持原生态,杂草丛生,很少有游人涉足,靠近环城路下有一条沟,雨天流水,晴天干涸。改造时将沟拓宽为一条小溪,经人工补水,溪内常年保持流水潺潺。南岸沿溪流走势用石板铺出一条平坦的人行道,通过新修建的北津桥与公园内原有路面连接,形成一条大环园路,两岸遍植樱花树,小溪命名为“樱花溪,”成为合肥人赏樱花的新景点,樱花溪上修建花溪桥、北门桥,同时在望阁桥南新修东津桥,公园内尚有若干无名桥,这些桥均为石板混凝土结构。
园内唯一钢木结构桥曰“揽胜桥,”位于公园东南方,沿寿春路原来商业门面鳞次栉比,与公园仅一条河之隔,上世纪末全拆除,规划为公园用地,河上架起一座钢木结构桥直达园内。园中有水,水上有桥,小桥流水,整个园区有了生气和灵气,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