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录
“建立家庭财富档案。也许你对自己的财产状况一清二楚,但你的配偶及孩子们未必都清楚。你应当尽可能地使你的财富档案完备清楚。这样,即使你去世或丧失行为能力的时候,家人也知道如何处理你的资产。”
感想:投资是个人的事,也是一个家庭的事,即使投资初期,家人因为怀疑,而不愿意进行相关操作,也有必要了解家庭总的财务状况,这样对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才有更准确的判断。当然不是家庭存款较多,就能借钱投资,而是有个后路的时候,遇到机会才敢将自己的全部资金投入,不必担心因为风险而一败涂地,若是家庭资产并不丰厚,需要依赖于自己的收入,那么这个时候,就要选择风险较低的品种,且投入资金不能太多。
而等投资一年两年时间,且收益稳定高于银行定期这类产品时,用事实说话,那时才有可能将部分家庭资产配置到新的投资品种中,扩大整个家庭的收入。前期对于个人而言,用自己的资金操作,就是在管控风险的同时积累经验,掌握投资正确的原则。
2.摘录
“做一项长期投资,考验的是投资者的眼光和长期的判断力,而短期投资中,考验的就是投资者的方向、速度和决策力了”
感想:我应该是受所读书籍的影响,会比较认可中长期投资,短期的投资一来是没有时间关注太多,二来是对于短期涨跌的消息内心没有太大的波动,听到短期可能会涨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不稳,后面肯定会跌。
明确自己的定位,操作的时候不做不符合定位的事,是个很有必要的原则。买的基金中,有一支主题关于军工航天的,当时天问一号刚刚发射,看好未来航天行业的发展,找到这支基金后设置了定投,每次十元,只是没想到仅投入了30元,就遇到军工行业的飞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收益最高的时候有40%以上,直到最近才下跌了些,有些人判断军工行业还会继续上涨,但是我之前的判断依据不能解释现在的情况,觉得看不懂这个行业,今天清仓了这支基金,总计卖出39元,收益率在30%左右,只看收益还是挺高的,若是后面觉得这个收益好,在不懂其中投资逻辑的情况下,盲目加仓,很大概率会亏的很惨,凭运气赚的钱早晚会凭运气赔掉,所以现在选择退出。
3.摘录
“应对通胀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投资,如果投资收益超过了通胀,资产就能保值增值,避免缩水。”
感想: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个远方亲戚来看奶奶,当时给了奶奶两百元钱,奶奶不要,他说自己上班一个月有三千工资,这点小钱没关系。时间轮转,三千块钱放到现在,养活自己就得精打细算费心费力了。而依我的判断,如果没有特别的际遇,某个职业的工资水准基本不会再有特别大的提升了,未来的高收入是属于现在还没出现的新的职业的。当时代流逝到几十年后,如今看似不错的收入,放在未来,可能就成了以后年轻人眼中的低收入人群,比如在父母的年代,工人是吃香的高收入人群,而如今程序员才是,但是这种高收入是局限于这个时代的,当编程纳入学生课本,从小学就开始学编程,人人都会编程的时代,程序员的红利期就结束了,新的时代,会产生新的高收入职业。而等时间流逝到那个时候,通胀的影响下,两三万的购买力会不会和现在两三千差不多呢?自然是希望不会,万一呢?对抗通胀算是投资理财最基本的作用之一。
4.摘录
“投资者首先必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认真分析各种投资工具的利弊,再决定投资什么、如何投资。只有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投资中得到较好的回报。”
感想:
知道与不知道有以下四种组合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以为自己知道,实际却不知道,放到投资里,就很危险,以为知道了一些消息,就能预判第二天的涨跌,实际情况就会教你做人。
不知道自己知道。假如一个投资者擅长长期的预判,却总是做短期的操作,心思没用在自己知道的事情上,往往也会得不偿失。
知道自己知道。对于知道自己知道的东西,就属于个人的能力圈,力所能及的事,要经常做,放到投资里,对于一个投资品种有深刻的了解,短暂的下跌不会为之所动,短期的上涨也不回忘乎所以,认知圈层的事物,面对起来就不会有任何慌乱,投资起来也胸有成竹,每种情况都有应对。
知道自己不知道。对于明确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项目,有两个选择,一是不想了解直接放弃,二是想了解,就去学习相关知识,扩大能力圈。
5.摘录
“在投资对象较多的大范围中,逐一地进行了解、分析、一层层地筛选,把值得长期投资的目标,长期跟踪,锁定目标。即使经过了层层选拔,留下来的也未必就是对的,长期地观察和全方位地了解——这就是所谓的知彼。”
感想:上周汇总了下购买的基金数量,钱投的不多,数量倒是不少,整整30支。开始想的是分摊风险,现在渐渐发觉,这种方式不是太适合自己,如果资金量比较多,各种类型的基金都去沾一点,是不错的避险方式,不至于一下子亏损太多。实际到个人投资者身上,往往会容易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比如最近市场大跌,是不错的买入机会,但是整个市场都在下跌时,每支基金都需要通过补仓来拉低成本,这个时候资金量不足的就会暴露出来,手里的子弹很容易会被打完。等到满仓持有,无力补仓,市场依旧处于下跌状态时,除非亏损卖出,否则就只能套在里面叹气了。所以对于资金量不是特别大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基金的数量是需要控制下的,或者说投资品种的数量是要控制下的,专注几个优质投资品种,长期来看,收益也不会差。
《韭菜的自我修养》里提到这样一个名词
“Fear of Missing Out”,缩写FOMO,意思是“对丧失机会的极度恐惧”。投资也是,如果每个热点都想抓住,每个机会都不愿意放弃,就很容易成为Fomo恐惧症患者,投资者不可能每次都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也不可能判断对每一次机会,浪潮追的越多,越容易被浪花拍打到水里。投资其实是减法,判断的越少,越不容易出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少数优质领域里去做不动的营盘才是正途。
(决定年底前将基金持有数量控制在15支以内)
6.摘录
“每天记账,每年制作一次财务状况表。通过记账,你可以明确,在这一年当中,你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又存下多少钱?”
感想:记账看似简单,实际上作用却很大,所谓的大数据分析,无非是通过一次次如实记录个人行为,才发展出的能力。如实记录自己的每一笔开销,年末或者年初时,就能对自己过往收支做一次数据分析,可以知道钱花了多少,花在了哪里,是必需花费还是不必要开销,对于接下来一年的消费规划是有正向帮助的。我虽然记账记了好多年,却有不少缺失,因为只记录了开销,没有记录收入,所以对于开销占收入的多少没有太多概念,对于自己的年收入是增是减没多少认知;年终汇总时也不曾记录当前的总资金,看似一年比一年多了,可是今年相比去年到底增加了多少却不得而知,这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7.摘录
“很多人总是想追求一种绝对安全的获利方式,不敢去投资,怕担风险。其实风险与机遇是共存的,没有投资哪来的收益呢?要想获得财富就必须要有风险承受能力,绝对安全的投资是不存在的,财富管理的核心就是在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感想:有个亲戚,好几年前就听他说过基金,那时他在支付宝上买了基金,放了几天,突然发现相比余额宝的稳定收益,基金竟然还会亏钱,于是劝人不要上当别买基金。
投资的风险其实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如一些书里所说的人心,贪婪亦或恐惧,会让人采取错误的操作;还有一部分是不懂,不懂一样东西,贸贸然进去,自然就是被人收割的韭菜,就以基金来说,我读了一些书,加上实际操作了一年,会明白市场如果不会下跌,就不会产生超额的收益,比如余额宝,一个能稳定保持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岂不是人人都疯狂进入,然后呢?等赚得多的人见好就收,就是一轮更疯狂的下跌,所以当所有人都觉得这样东西可以赚钱的时候,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候,基金投资同样如此。
其实只要懂了投资的逻辑,就知道,会下跌的市场,才是有超额收益的市场,买卖的本质无非低买高卖,下跌的时候买入,成本就低,上涨的时候,用更高的价格卖出,这就赚钱了。把自己比作菜场的小贩,假设猪肉10元一斤是正常的价格,跌到8元的时候,多进一些货,等涨到12元时卖出,自然是比10元买进,12元卖出赚的更多。猪肉进货太多会担心变质,基金却不会,只要坚持低价买入,即便一时会有亏损,后面只要上涨起来,收益就不缺,甚至低价的时候买的越多,以后收益就越多。弄明白了这点,自然能想明白逢跌加仓对于投资基金来说是个不错的策略,出现大幅下跌时,只要手上还有钱,就会很开心,又可以低价收集筹码了。面对下跌,能接受下跌多少,是5%?还是10%?还是20%以上?其实不取决于自身能接受的亏损金额,而是取决于对投资的品种有多少了解,如果对某个投资品种足够了解,知道不可能会跌崩盘,那么跌的越多,加码的就越多,有个简单的判断依据,当一支基金下跌时,观察下自己,是心慌不安,还是满不在乎,如果是前者,就找个合适的位置止盈吧,投资不需要在不懂的领域玩心跳,投资最重要的是冷暖自知不去冒险。
8.摘录
“投资理念起指导作用。投资策略居于中间位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投资计划是最具体最实际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过,他可以大谈他的投资哲学,有时候也会谈他的投资策略,但他绝不会谈他的投资计划。因为,那是最重要的商业秘密,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每个投资者水平如何,业绩差异多大,最终落脚在投资计划上。由此可见投资计划的重要性了。”
感想:前面读完《韭菜的自我修养》时,说到自己把 天弘中证中美互联网指数 的定投从每周100改成了每天100元,这里具体说下关于这支基金的投资计划。
投资基金:天弘中证中美互联网指数
投资渠道:支付宝基金
投资年限:3-5年
投资计划:
收益率低于10%时,每天定投100元
收益率高于10%时,暂停定投
收益率高于30%时,止盈卖出,或者继续持有
收益率为负时,少量补仓。
收益统计:每周六统计下投入金额和当前收益率,并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