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记得是小时候看李连杰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
大学某一堂课上,某位老师也分享了一段她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时的小故事:她说在准备博士论文的一个时间点,因为学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当再次听到导师们各种英文粤语的建议后,忍不住泪崩。她当时知道自己心里的防线已经完全坍塌,于是说了句抱歉,跑出去大哭了一场。那一刻,她非常质疑自己选择和坚持。但时过境迁再次回顾时,老师说,她感谢当时自己的选择和做法。因为没有逼迫自己再次懂事、挺住,而是让内心的“小孩”跳出来,释放一次。所以老师当时传达了释放本我的重要性和心理意义,这和「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日尤其是昨日的事情,让我脑海中一直盘旋电影的台词和当年大学课堂上老师分享的故事。具体的事情不再赘述,简言之就是创业的压力兼3个合伙人工作、生活混在一起后让我精神崩溃。
我是一个典型的敏感、内向之人。特别喜欢独处。和一两个朋友偶尔的亲密无间我不排斥,但是长时间呆在一起是我无法忍受的。包括最近的父母,我也需要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再加上合伙人中有一个是自己的亲姐,习惯性指责和贬低我,给我的精神造成极大的困扰。终于在昨天我完全崩掉。
本来我想着三人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但事实证明,我自己是最受不了这种私密空间共处的。大概这也不是好朋友和亲姐生活的舒适方式。所以结论和结果就是:我搬出来住,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好房子,签好合同。我自己已经非常不适了,必须先照顾好自己。至于别人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管得着。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发有:
第一, 自己是最重要的,照顾好自己是一切的前提
记得Papi在一档节目里面排序生命中重要的人,她的排名是:自己、伴侣、子女、父母。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兄弟姐妹和好友。大概这些关系的血缘好利益关联不是特别紧密吧。我最爱的Leslie曾经说,他生命里最重要的就是爱人和好友,超越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可能每个人的情况的确不同。
那么,我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从心理和行动上鲜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我自己想要什么也并不明确。似乎是为了别人而活。上大学那段时间这个问题最严重。我想那个时候我至少是有轻度抑郁的。
后来随着工作步入社会后,这才慢慢开始重视自己。近几年,我开始学会慢慢照顾好自己。昨天的事情,也是照顾好自己这一理念的防御开启。我想在往后未来的日子我会更加多去贯彻落实这一信念。
第二, 经济基础是根本
从我决定搬出来自己住,到看房、签合同总计时间不超过24小时。之所以行动这么快的原因,除了有机缘巧合找到合适的房源之外。最本质的在于:我有为这个行为和后果买单的经济能力——这也是我很少怀念学生时代的主要原因:我非常喜欢工作以后有能力为自己买单的这种状态。
我并不是【唯金钱论】的拥趸者。但是目前这个阶段我的确认可:金钱能解决80%甚至90%以上的问题。所以我想超越金钱,用它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而非所有问题围绕它产生。
我不知道再过三年五载,自己大概是什么状态?我希望的至少有一点:不要再困扰于金钱。
第三, 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相信自己。
找房子的这次契机。我发现房东阿姨竟然经常出国。看到她朋友圈的法国、比利时等等。我想35岁之前我也要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多多和外面的世界和人链接,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不知道许久不见的同学怎么样了?今年大学毕业6年了。读研读博的、工作的、出国的,大家都是怎样的模样了呢?我不想和任何人攀比,可是如果有想做的事情,我一定要自己去完成它。
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艰难的。包括创业,包括认识自己。那么,我要迎难而上,终有一天会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今日的一切。加油!
陈大侠虾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