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回归故里》读书会

想起来,我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读书会,我们在会上谈论着自己对于家庭的理解,谈论着自己的经历……几乎是毫无保留地抖干净了“家底”,时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回味无穷。

阅读它于我而言,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随着作者对于自我性格、爱好、人生轨道的剖析,我也想着我自己。我不喜爱政治,但却没有跳过他撰写的有关政治的内容,老实说,我不懂作者的时代究竟发生了怎么样的政治故事,他做了什么政治事件,但“投票”“集体意志”“选举”“工人阶级”等等的文字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我联想了很多很多的新闻事件与质疑。我不喜欢关注政治事件,但也会从别的地方了解到一些可能是匪夷所思的政策,然后听到一些言论,比如“某政策根本没有表达我们的意愿”,比如“为什么他们不了解民生,竟然能够这么出政策”云云,《回归故里》里面清晰地阐述了作者所理解的政党的本质,集体意志的存在必然意味着某些个人意志的缺失。但对于一个政党而言,个体的缺失并非是一种贬义,也不是斥责集体不为个人着想,它仅仅只是政党之所以成为政党所要经历的过程而已。

而我之所以想写这一点,一是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选择没有能够绕开时事的,二是这本书里的观点,无论它正确与否,它都提供了一条途径,让我能够加深对于政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所带来的反思,或许让我变得更为宽容了一些:宽容一些所不理解的事情,宽容我们正在生长的国家。

以上的内容仅是我一人的胡言乱语,不代表任何观点。

话说回来,《回归故里》确实引领着我重新回味了我的生活,重新反思了我的生活轨迹,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读书会围绕着谈论自己的生活展开。可能我们每个人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留痕。我想这就已经是这本书最具有魅力的地方了。

别的论点大家已经总结非常到位了,便不再赘述。可以说《回归故里》基本就是围绕着“决定他(即一个人)一生的因素就是:他生在何时、何地。也就是说,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区域,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他和世界的关系”这个论点展开的,不断地追忆过往,阐述自己与自己“同性恋”身份的和解,阐述自己与自己阶级的背离,无论是和解还是背离,我似乎都能够感受到一种属于边缘人的孤独感围绕着他,阶级上的格格不入、性别倾向上的被排挤……

确实,能够围绕这本书展开的论题太多了,我们的读书会谈论的话题仅仅是冰山一角。而作者最终是否真的回归了,又或者说回归到这“故里”是否已经为时已晚,我想每个读者会有自己的一番看法。其实,不管从哪个角度谈论《回归故里》,于能与作者生活经历产生共鸣的人来说,这本书会是一个契机,一个让我们真正思考自己、剖析自己、批判自己的契机,也是一个能够让热爱阅读的人,共同围在桌子旁,谈论自己、结识他人的契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记《回归故里》读书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