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书分享会

one

4月26日晚18时30分,由许伊婷同学主讲的《菊与刀》读书分享会于逸夫图书馆601室举办。图书馆的侯玉萍老师、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娜老师、荣休教师刘青老师及其儿媳,曾留学于日本的韩晶老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首先,许伊婷同学向成员们简单介绍了《菊与刀》的大致内容。《菊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受美国政府委托,为解决盟军是否应该占领日本以及美国应该如何管理日本的问题,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即将战败的日本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综合报告,主要内容是分析了日本国民的性格。1946年该报告被作者整理成书出版,遂成本书。正如本尼迪克特自己所说,《菊与刀》并不是一本专门论述日本宗教、经济生活、政治或家庭的书,而是探讨日本人有关生活方式的各种观点的著作。

two

随后,许伊婷同学就《菊与刀》所涉及的耻感文化进行相关分享。“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或者应该说东方人持有的是一种耻感文化。耻感文化强调的是外在的约束力。罪错暴露,才会受到他人的谴责与惩罚,社会才会把耻辱降落到这个人头上。假如罪错不为人知,那么也就不会有社会群体的压力。耻感文化中的个人,其所作所为首先考虑的是他人、社会的评价,以受人赞许为荣,以人人排斥为自己的羞耻。因此,在西方人眼里应该是犯罪的行为,东方人感到的不是罪恶,不是去忏悔、赎罪从而希望获得解脱,反而会认为坦白忏悔只是自寻烦恼,只要不良行为没有暴露在社会上,就不必懊丧,唯恐自己的罪错被他人知道,那样他会感到被讥笑,感到耻辱和不安。”许伊婷同学拿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举例,说明中国同样有耻感文化。“大和民族的‘耻感文化’更注重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被群体的认可程度,使得日本人十分地在意他人的看法,当别人的评价取代自己的判断成为日本人人格塑造的主要动力时, 日本人的自我就消失了, 他的存在和价值完全依赖于他人与社会的承认。”

而张娜老师也就耻感文化表达自己的看法,耻感文化在中国同样流行,在这种耻感文化氛围中,我们过于注重外界评价与他人眼光,这本身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是自我能量的一种消耗。而比较成功的商人都不太注重外界眼光,自身的耻感比较弱,比较倾向于“自恋型”的人格,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而不会进行能量内耗。也正因如此,他们更容易成功。张娜老师同时希望阅心空间成员摆脱对耻感文化的束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过分地去追求旁人眼光,活出自我。

three

在对于日本文化的讨论中,李泓丽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李泓丽同学看来,日本文化有一种微妙的别扭感与矛盾感。而这种微妙感是从何而来?《菊与刀》作者本尼迪克特同样认为日本人是矛盾的。“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的性格是一种二元性的,似乎在日本人的概念里只有对与错。然而无论其性格内容如何对立, 我们却可以看出其本质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那就是无论日本人做什么都是绝对地投人并且容易走极端。这种极端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既是值得学习的一种精神,又是给其他国家带来伤害的一种本源。当日本人认定一件事情就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比如他们为天皇效力可以开着死亡飞机做着自杀性的行为;一旦被俘虏了,竟然会有要做就做最成功的俘虏的想法,为敌军画出战区的地图,亲自陪同指挥如何攻打原本愿意为之奉献生命的国家。而刘青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日本民族的矛盾性不仅仅是这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人性本身就是矛盾的,而大和民族也是这种矛盾性的集中体现。

four

留日多年的韩晶老师同样为成员们分享自己对于日本文化的看法。日本人看似很亲切,会关心你的生活,可又给人一种疏离感。这或许也是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日本人自带的分寸感,保持较大的社交距离。

有同学询问日本青年产生对于中国的偏见的原因,韩晶老师表示这无疑是一种信息差,日本青年对中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和外媒对于中国的污名化报道有重要的关系。而这种信息差不仅仅是日本对于中国,中国对于日本也是如此。韩晶老师以自己在日本大地震的经历为例说明这种信息差。当时韩晶老师在离震中比较远的静冈,在地震发生时确实有些害怕,实际并没有对其造成伤害。韩晶老师临近毕业典礼,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但因父母的担忧,提前回国。“这就是一种信息差。”韩晶老师说,“我其实在静冈并没有受到波及,生活还是如常的。但是父母在国内就很害怕,很担忧我。”

刘青老师也表示,由于这种信息差的存在,我们在面对这些事情,不应当以偏概全,带有民族情绪,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她同样希望成员们在本科阶段多出去走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去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保持开放的心态。这对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于眼界的开阔,也是一种心态的洗礼。

活动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本次读书分享会受益良多,不仅对于日本文化、耻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老师们的看法也给大家提供了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不同眼光与视角。也正如侯玉萍老师所期待一样,“举办读书分享会,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互相交流,彼此成长。“

-END-

文字来源|许伊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菊与刀》读书分享会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