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 ——在人生的迷局里,一曲温柔的夜歌

《绿皮书》

——在人生的迷局里,一曲温柔的夜歌

所谓“绿皮书”,其实就是一本旅行指南。

而影片《绿皮书》讲述的,正是一个发生在旅途上的故事。一个白人司机载着一位黑人钢琴家,依照“绿皮书”的指引,从纽约一路南下巡演,在旅途中,两个在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人结下了深厚友谊。一场辛酸而温情的旅途,却意外的暴露了我们之所以成为了某个角色,也许本不是因为我们暴露于空气下的外表,而是在你安静或是喧嚣的外表皮之下,由出生到死亡,年年月月所积累的见闻、感悟亦或是爱。

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也许这是《绿皮书》里最引发人们共鸣的一句台词。影片用一种温情洋溢、诙谐幽默的方式,来演绎一个严肃、沉重而让许多人不愿去直面的话题。影片中的主人公迈出了很多人没有迈出的那一步,改变了始终困扰他们的现状,找回迷失已久的自我,收获真挚情感。而推动这一切的,正是勇气。

勇气可以说是全片的主题关键词,也是激励大众共鸣的主题词。雪莉博士明知道当时的美国南部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很严重,越往南越严重,可是他还是选择要去南部巡演,去经历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去捍卫大众的认知。勇气在雪莉博士身上是贯穿得很透彻,包括一路上他也开始用手吃炸鸡,后来他去黑人酒吧和大众黑人一起狂欢,拒绝不让自己在那里吃饭就取消演出、最后还到托尼家过圣诞的结尾。

托尼其实也是很有勇气的,开始他也对黑人抱有社会的偏见,但是后来他慢慢也很尊重雪莉博士的音乐才华和人品,并且慢慢变成朋友的那种,他观念的改变也是需要勇气的。电影还通过博士的演奏同盟点出了电影关于勇气主题的中心台词——因为光有天才还不够,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

这部电影的温情不断,从一开始描述托尼家的情况开始——托尼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一家人包括妻子和孩子还是很温情的,为了赢取奖金还去参加大胃王比赛;即将和钢琴家去南方远行的时候,把预付的薪水信封交给妻子,让她存起来的时候也很温情;雪莉博士演出时候的光彩夺目,托尼温柔而又欣赏的鼓掌也很温情;博士教托尼写情书的片段也很温情;最终雪莉博士和托尼一家人过圣诞的HAPPY ENDDING也很温情。

故事的结尾为这种身份认同与自我和解赋予了可能性,也因此显得格外温暖。无论是摇下的车窗、那句圣诞快乐、“谢谢你替他写信”、圣诞夜全家团聚的暖色,还是那块被小心翼翼放在桌上的“幸运石”。诚然作为符号,言语与行为本身并不含有意义,但是正是人的赋予,才让它们充满可悲可喜的意义。

在两类人杂糅着挑衅、无奈、好奇与容忍的旅程中,从最初彼此的“进犯”到最后极富感染力的了解与接纳的过程中。

“积雪慢慢融化。”

豆瓣上有句影评说的真好:“决定我们成为某一类人的,往往不是皮囊,而是皮囊下的世界,由我们见过、爱过的一切组成。”

谢谢《绿皮书》以如此温柔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一点。那种被人用羽毛戳中内心的感觉,真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绿皮书》观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