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观后感 -十年牧马,难凉热血。

十年牧马,难凉热血。

——《牧马人》观后感

前些时候,一段“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的短视频火爆全网。而这段视频正出自电影《牧马人》,是谢晋导演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的一部反思电影。电影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整部电影,由主人公许灵均成年后见到30多年未见父亲追忆起主人公以前的生活。从许灵均的追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这样一个饱受苦难的人,幼年成为弃儿,青年又因为资产阶级家庭出身被打成右派,下放到了西北牧马,成为一个牧马人。当然,苦难背后也有温馨,这份温馨一半来自西北马场的牧民们的纯朴,另一半来自他的老婆秀芝。我想许灵均在几度想过自杀之后最终选择活着,是牧民纯朴的心灵和与秀芝纯洁的爱情婚姻和亲情拯救了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片首的时候,低沉雄浑地男声吟诵着这首民歌,我突然恍惚,看着万马奔腾在辽阔无垠的草原,像是被一颗子弹击中心脏,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上一次读这民歌的时候大约还是小学初学的时候,那时候并无感想,只觉得读来朗朗上口,倒是好记。如今再听,却百感交集,我也终于在影片中寻找到关于这歌的答案,那是对我们所生活的土地的深深地眷恋和热爱,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眼中常含泪水。关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敕勒川》一直穿插在整部影片里, 他描绘着祁连山下的牧马人,也描绘着许灵均。十年牧马,他乡成故乡,许灵均在敕勒川下生活,在这里成长,结婚生子,虽不生于此,却长于此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那么美的祁连山,那么雄健的骏马飞奔在草原,那么朴素可爱的牧马兄弟们,在这敕勒川下,人与自然如此和谐,许灵均抱着马头轻轻婆娑,在马耳边低语,诉说着,如同像多年好友倾诉,甚至就连脚下的牧草也是他相处多年的朋友。

然而,影片最热烈精彩的部分远不仅如此,不光是对这自然山河的热爱,更多的是对人民和国家的热爱。许灵均对于自身苦难,没有控诉,对党和国家也没有怨恨,只有相信,他始终坚定地相信着,人民会为他平反,而事实也正如此。尽管他出身在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尽管他被人民质疑,被打成右派,他的肉体是资产阶级出身,他的肉体在遭受罹难,但是他的心灵和灵魂是如此坚定不渝地始终相信着国家、党和人民,一腔热忱,从未改变。我在许灵均身上所读到的更多的是,乐观生活地坚毅和中国人心底最朴素的家国情怀。

梁任公说,“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许灵均正是如此,十年牧马,青年到中年,北京到西北,城市到农村,知识分子到老右,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唯一不改的是许灵均心中热血,是对国家最深沉,最朴素的爱恋。

人生在世,冷暖自知,而起起伏伏,兴许是大势所趋,或是棱角未磨,或是现实无奈,或是水中捞月,镜花水月一场空,最难得的是这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千般苦,万般难,化为短短八个字,“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有人不痛不痒,有人热泪盈眶,其实这并无甚差距,不过志趣不同。而许灵均的志趣正在于国家和人民。

“ 你天天趴在墙上看它(中国地图),你可以把它摘下来装在口袋里带走,可那是空的!祁连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带不走……在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子不嫌母丑, 狗不嫌家贫。”这是许灵均去北京前秀芝对他说的。这是许灵均的志趣,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爱与忠诚。这部电影的原著名为《灵与肉》,“肉”是肉体,是许灵均肉体遭受的所有苦难,也是许灵均父亲许诺给他的美好物质生活,而“灵”则是许灵均始终坚守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腔热血,是遭受苦难考验和面对美帝资本主义美好生活的诱惑也从未有任何改变的纯粹的爱国情。正如许灵均所说:“人,毕竟不是单纯为了物质生活而活着的!”所以,在遭受苦难考验的时候,他不动摇;在面对物质诱惑的时候,他不动摇!因为他知道,这世界上有比物质更重要的东西,是他的国家和人民。他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是一体的,国家在好不容易迈过“文革”这个大坎,他也终于被平反摘掉老右的帽子。他明白,这正是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与同父亲一起到美国享受个人生活相比,他更应该同亲朋一起,不离不弃地跟着她走向新生。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像许灵均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我的脑海中一一闪过他们的名字,屈原,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梁启超……他们闪烁在历史的每一页,而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却每每涅槃重生,我想正是因为我们民族从来不缺这样的人,正如鲁迅先生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但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中国的脊梁从来不是一两个英雄的名字,而是我们整个民族所有同胞的名字,是平凡而普通的每一个人。

在这个庚子年的春天,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涌现出的无数的逆行者:那些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那些日夜奔波运送物资的大车司机,那些维持秩序的交警,那些测量体温的大妈……那些在这个春天里恪守岗位的每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这样的人,是那么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是那么敢于舍生取义的人。他们试图站在一起,保护好每一个人。而我们却每天都在失去。“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在这个庚子年的春天,死了许多好人,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变成历史中的一页,成为天上的星星中数不清的一颗。“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有些道理,历经生死,我们都应该明白,奠念不是说说就算了,要记得,要写在历史,要新的春天来临之际,不去否认曾冻结的霜。霜下有英灵。

影片的最后,许灵均这样说:“有时候感情是信念的基础,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许灵均的根在祁连山下,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临近结尾的地方还有一处细节,许灵均的父亲许景由托他在北京买一块墓地,并说:“我这把老骨头还想葬在祖国。”所谓故乡,就是祖祖辈辈埋葬的地方,所谓祖国,亦是如此,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埋于斯,就像歌词里唱着的“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牧马人》观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