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的辩词蕴含美

宋玉的辩词蕴含美

作者 / 许梅坤

宋玉字子渊,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出生于楚国鄢城,后跟随屈原长大,宋国公族后裔 ,楚国诗人,曾担任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传世作品有《九辩》等。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人。始皇帝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前些年我看过郭沫若写的历史剧《屈原》,剧中的宋玉被写成了一个卑鄙龌龊、令人厌恶之人。近年来翻阅史书才知道,真实的宋玉并不是那样,他是继屈原之后,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和屈原一起并称为“屈宋”。据《襄阳耆旧记》(卷一)载:“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似屈原也。”貌似潘安的宋玉后遭放逐,穷困潦倒,惨死在流放途中。由此看来,我们不要把历史剧当成历史,历史中的人物,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我多次看过宋玉的那篇著名的词赋这种逻辑。其辩术虽让人啼笑皆非,但其文字之美却令人叹服。《登徒子好色赋》缘起一个叫登徒子的楚国大夫,在楚襄王面前说宋玉的坏话:“宋玉其人长得娴静英俊,说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又很贪爱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之门。”

楚襄王拿登徒子的话去质问宋玉。宋玉于是辩解道:“容貌俊美,这是上天所生;说话很有口才而言辞微妙,这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贪爱女色,下臣则绝无此事。”楚襄王说:“你不贪爱女色,却有道理可讲吗?有道理讲就留下来,没有理由可说便离去。”

宋玉辩解道:“天下的美女,没有谁比得上楚国女子,楚国女子之美丽者,又没有谁能超过我家乡的美女,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还得数我邻居家那位女孩子。邻家那位女孩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足可以使下蔡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这样一位姿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应和她交往。登徒子却不是这样,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登徒子却非常喜爱她,并且生有五个孩子。请大王明察,究竟谁是好色之徒呢。”

按照宋玉的辩词,看见漂亮女人不动心,就是不好色;和不漂亮的女人做夫妻,就是好色。这种逻辑让世人无法理解。宋玉的这种辩术,被后世许多人诟病。但《登徒子好色赋》这篇辩词所蕴含的美,是传颂古今的。宋玉对女性美的描写,一直被后人引用和效仿,“倾国倾城”之美也是由此而来。汉武帝的乐师李延年有一首著名的唱词《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像人国。” 这位佳人犹如宋玉笔下的那位“邻家女孩”。

倾国倾城之美,中外名著都有描写。例如《封神演义》中的妲己,刀斧手举刀行刑时,她淡然一笑,其无与伦比的美艳,令城楼上的武士、刑场上的看客都惊呆了,刽子手的刀举在半空中一动不动,不忍心砍下去。又如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中有一个金苹果的故事,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同一个美女海伦联系在一起,战争打了十年,年轻士兵长出了胡子,士兵们开始厌倦战争,他们纷纷议论,为了一个女人打十年战争,值得吗?士兵们要求看一看这个海伦到底长得怎么样。一天,斯巴达城王子帕里斯把海伦带上城头,城下的士兵远远看了一眼,不由自主地齐声“哇”了一声,自豪地说:“为了她,打这场战争!”如此形容女人美,不能不让人叫绝。可见“美”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

美是无处不在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到处都有真实存在的美,美的山,美的水,美的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只有那些经过文学艺术加工的美,才是永久的美。宋玉的辩词中所蕴含的美,永远都是那么靓丽,那么光彩照人。

2022年8月19日于汉口二七横路东立国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宋玉的辩词蕴含美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