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又“活”了

春节闹秧歌,原本是一项极平常的活动,也显不出什么稀奇,人们也不思索“国泰民安”的深刻含义。‘
近几年,由于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春节期间,人们只能“藏”在屋里。小路上没有了足迹,小树旁没有了孩童,庭院边没有了笑语,舞台上没有了彩裙,“闲话台”没有了争论,到处静悄悄的,村庄失去了生机。人们多么期盼过一个“闹秧歌”的春节呀!
去年年末,祖国大地,“疫情”再次得到控制。今春闹秧歌,别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陇西县碧岩镇龙川村上下社的全体村民,遵照地方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人们怀着无比“感恩”,无比喜悦,无比激动的心情,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自己美好的“家园”中,闹“活”了秧歌。
秧歌,在村庄上有威望的石随喜,王金元的筹划与指挥下,得到了肖润平、肖继平、石发荣等的大力捐助,一百多户村民的齐心集资,红红火火地“活”了。秧歌感恩政府,秧歌凝聚民心,秧歌高唱生活。


你看: 一群小伙子,在乔满义的带领下,擎起威风凛凛的“中国龙”,在天空中飞舞着。在场的人们无不称赞,无不鼓掌,无不高歌,“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是啊!中华大地上,巨龙在飞腾,巨龙在发展,巨龙在日新月异,巨龙在繁荣富强!
几十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身挎腰鼓,在鲜艳的国旗色中,敲打着“咚,咚,咚咚……”的韵律,变换着各种队行,变换着不同造型,变换着异样步伐。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像平湖秋月,时而像云中走月。朵朵鲜花在绽放,张张笑脸在欢唱,声声铃铛在梦想。“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的!“国泰民安”的哲理,在孩子们轻盈的舞步中,在孩子们甜蜜的笑语中,在孩子们远大的梦想中蕴藉。


在围成圈的人海中,船姑娘摇着“旱船”露出了码头。透过仓窗,只见漂亮细嫩的脸蛋,脉脉含情,羞羞答答。身穿黑衣服,头扎白毛巾的船夫,飘动着轻盈的白鞋,没有节奏地划动船浆,故意戏弄着船姑。旱船在“水”面上飘动着,时快时慢,时动时静,时高时低,在人们“哗哗哗”的笑声中,仿佛荡游在江面上。“跑旱船”预兆着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眼前仿佛已是麦浪翻滚,田野里充满着芬芳的温馨,阳光下镰刀飞舞,颗粒归仓,好似一幅丰景图的画卷。
在青年男女的暗送秋波中,在男女老少的热烈掌声中,十几个身穿纱裙,头戴花瓣的年轻媳妇,手摇彩扇,像下凡的仙女,迈着轻快的舞步,柔和着“众手浇开幸福花”悠扬悦耳的旋律,一会儿摆成巧手的造型,一会儿变成流水的线条,一会儿散发花香的馥郁。歌唱着幸福甜蜜的今天!


鼓掌声和喝彩声,一波未停一波又起。传统的秧歌“织手巾”“摘棉花”,在郭红霞,张玉镯等十几个老演员的精彩表演中,涌动的人群间响起了口哨声。好歌的妇女情不自禁放开喉咙在“二重唱”。处处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氛围。难道今春的秧歌不具有非凡的意义吗?
一曲“阿哥阿妹”的广场舞,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在甜蜜蜜,情绵绵,意切切的旋律中,十几对青年男女手挽着手,肩对着肩,目光碰着目光。热血在沸腾,青春在荡漾,激情在燃烧。温情连着依恋,含情递着脉脉,羞涩映着陶醉,甜蜜扯着幸福。一对对,一双双情侣翩翩起舞!观赏的大龄青年脸上放着红光,投去羡慕的情意,沉浸在痴迷的幻境中。是的!甜蜜的事业,就在矫情的舞步下奋进,美好的生活,只有在开满玫瑰花的土地上创造。


在清纯,悠扬,甜美的“牧民新歌”的笛声中,仿佛将人们带到辽阔美丽的大草原。碧绿的地毯上绣满了各色的花朵,一条小河像仙女的裙带,清凌凌的河面上映着蓝天白云,缠绕着花丛,笑眯眯,静悄悄地走向远方。一位骑马疾驰的“牧羊人”,挥动着长长的鞭儿,发出“啪啪”的脆响,绿毯上的花朵在飘动,“草原赞歌”的韵律随风飘荡。在这种境界,有谁能不高歌56个民族一家亲呢?是啊!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花儿心向北京!


歌舞谢幕后,是雄狮“采四门”表演。虽然气温在零下几度,但人们的心里是热的。秧歌场里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歌声飞扬,热气蒸腾。几个狮娃子,淘气的在人缝中嘻戏,各种灯笼排行转圈,彩旗飘飘穿插成队。人们喜庆着春节,喜庆着生活,喜庆着明天。锣鼓声一停,人们在“春节序曲”的唢呐声中,留恋不舍地走散了。
愿来年的春节更喜庆,来年的秧歌更红“活”,来年的人们更容光!


作者简介:乔文泰,男,生于1963年6月,1981年4月参加工作,语文老师,专心教学之余,喜欢用文字表达心思,抒发感情。在“临洮师范”就读期间,获校级“作文”竞赛一等奖,习作《夏夜》被《洮声文学》选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秧歌又“活”了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