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说法,笔者有点惊讶。于是回想起这部皮克斯的年度动画喜剧,其实还是多少体现了那层意思,只是深入思考似乎还有点哲学色彩。
首先,这部电影非常符合皮克斯一贯的开场故事风格:主人公一开始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比如故事中的主角李美琳成长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老妈对她很严厉,尤其是思想上的严,使得她成为一个妈妈眼中的乖女儿。平时成绩是班上第一,后来哪怕自己对无法控制变成”红熊猫”感到困扰也没怎么影响她的成绩。平时看电视她也喜欢看爱豆小鲜肉,妈妈一看评价这是不良孩子才看的”阴阳怪气”后,美琳立刻装作自己不喜欢这种节目,换到了妈妈认可的频道;当然,她也会在晚上睡觉前偷打开台灯写写绘图日记啥的。她的爸爸也很普通,平时对她和母亲很理解包容,烧菜很在行。只是母亲一门心思都投入在培养女儿上,几乎没有时间陪他,这让他偶尔感到寂寞。这个家庭不平常的地方在于”信仰”。她家有个宗祠,供奉着一位了不起的守护了家族的祖先,有趣的是庙的门口立着两尊熊猫雕像。美琳学习之余还会穿上很萌的红熊猫布偶和母亲招待来拜访的客人,使得宗祠香火很旺。
其次就是皮克斯的第二个套路:主人公的日常平静生活被不寻常所打破,使得主角不得不调整自己面对和适应这种不寻常。美琳有天早上发现自己居然真的变成了毛茸茸带有野兽气息的大只红熊猫,在她控制平息自己的情绪之后变回了人类,只是头发变成了红色。因此,她带着帽子上学,她和三位很要好的朋友约好不久后去看爱豆的演唱会。这种对爱豆的喜欢让她超越了对变身的恐惧,转而开始练习控制情绪。然而意志力使用的越多就越有可能事与愿违,她因为反复失败只得留在家里。不过她并不孤单,因为她的母亲也是这种家族遗传体质,而且这种变身是可以通过在月圆之夜的一场仪式来”消除”。这让美琳又燃起了可以去看演唱会的希望。
不过这种体质还能给她带来一些欢乐。她的朋友来家里看她,发现她变成红熊猫后,不仅没有害怕她,还非常欢喜的抱着红熊猫毛绒绒的肚子蹭来蹭去,感觉撸猫与猫的大小无关。在伙伴的支持下,美琳也鼓起勇气来学校上课。并且把”turning red”(变成红熊猫)打造成了筹款的项目,连班上被女生讨厌的男同学也掏了零花钱与红熊猫合影。由于活动太火爆,她们提前达成了筹款目标,期待着演唱会的到来。
然而,美琳发现那张传单上的演唱会日期竟然和她家的仪式在同一晚上,进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决定和朋友去听演唱会。一切都进行的挺顺利,直到她藏在床底的秘密被母亲发现,然后十分没生气的来到学校当着大家的面指责她的那几个朋友,还问女儿是不是受到她们的不良影响才变成这样的。美琳低着头说是的,她为了不辜负母亲对她的期望,背叛了朋友。
皮克斯的第三个套路就是主人公面对抛来的难题,做出抉择摆平困难,获得成长。这部动画的名场面之一就是美琳的七大姑八大姨来了,而且都变成了形态各异的红熊猫–为了阻止因美琳逃掉家族仪式而失去理智而变成巨大熊猫的妈妈。据说外婆脸上的伤疤也是被美琳的妈妈弄的。好在,这时美琳已经赶到现场找到朋友们坦诚道歉得到了原谅,此外还发现了班上的男同学,然后大家一起为爱豆的表演嗨起来。没多久表演就被”巨兽”的出现打断,在伙伴还有一群红熊猫家人的帮助下,美琳终于打倒了巨兽。不过缩小后的母亲还处于昏迷的状态,家人们回到那个院子举行又一次封印仪式,在那个幻境小竹林里,美琳见到了那位祖先,她还是选择了留下变成红熊猫的能力,虽然她的头发还是红色,但此时她已经与自己和解,从自我与本我的对抗中跨越到平静和强大的”超我”。
美琳这个选择在笔者看来很是治愈,在那个竹林的镜子里,她看到了红熊猫的痛苦,她把这种痛苦感同身受,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割舍掉那部分她也就变得不完整了。就像佐野洋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中写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消灭我们,关键是在每一次生命中,我们有没有发现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