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宗教哲学的推理小说不是好名著--【卡拉马夫佐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历史上最高产的文豪可能没有之一,其代表作品就有9大本,其中【卡拉马佐夫兄弟】分为上下两册,也是公认的最值得入坑的陀翁作品。陀翁写作生涯也极具传奇色彩,他嗜赌如命,欠下很多赌债。据说【罪与罚】这部巨作就是他为了还赌债草草写就,而他的生涯最后一部也是体量最大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在报纸上只连载了两年的时间。据陀翁的笔记,这部书还有第二部,只是陀翁因笔筒掉落滚进衣柜,搬动衣柜时用力过猛血管破裂,当天去世。这部书也只能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据有介绍,这本书承载了灵魂所能承受的最大的苦难与狂喜,只是人名过长,如果像网友建议的那样把其中俄国名字替换成中文,相信在减少很多篇幅的情况下还可以极大提升阅读体验。虽然读罢并没有给我像【罪与罚】那样的震撼的爱情故事,但也确实让我感到这是一部值得入坑的包罗万象富有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派推理大作”。结尾高潮部分的推理实在让人大呼过瘾,正如作者所说:一位作家的观察之细致,甚至可以创造出充满无限细节的”现实”。

故事讲述了一桩家族谋杀案件引出的一系列悲剧。老卡拉马佐夫在妻子去世后不仅侵吞了她留给三个儿子的遗产,还用这笔钱作为筹码与大儿子米嘉抢女人。这个女人名为格露莘卡,她的善变足以把人逼疯,她在嫁给父亲还是儿子间举棋不定,搞的父子反目。米嘉甚至声称要杀死父亲。他做出这个惊世骇俗的宣言后没多久父亲真的死了,而且是被捶死在家里的床上,于是最大嫌疑人米嘉被逮捕接受询问。
那晚他拿上铜杵潜入围墙花园里观察等待,看到父亲在窗前踱步但没看到格露莘卡。米嘉注意到他老爹听到花园里传来有人敲木门的声音,前三下快,后三下慢,这是”格露莘卡来了”的信号。老头欣喜若狂的悄声对门外的人说”我准备了一份薄礼,来,我给你瞧!”。家里生病卧床的老仆人格里果利听到院子里的响声,突然醒来看到院子里摇摇晃晃的身影,于是跨进花园抓住那黑影的腿,果然是”杀父的逆子”。格里果利的怒吼震醒了街坊,见形势不对,米嘉一锤打昏老仆人逃跑了。
接下来,他乘坐马车朝着他的女神驶去。在聚会上,米嘉兜里揣满钱,叫了好酒好菜招待他们。刚进门他觉得自己是条可怜虫,在喝酒变兴奋之后,他又觉得自己是被原谅的小狗,他已经神志不清,甚至做好在格露莘卡面前开枪自杀的心理准备,在此之前,他要尽情释放自我。
他和格露莘卡的老情人赌博,米嘉连续输很多局,他继续押数字,且赌注加倍。这种不要命的赌法让格露莘卡都看不下去,让米嘉别赌了,不然他的那笔钱会输光。米嘉约那位波兰人到另一个房间里商量,米嘉表示愿付给他3000卢布,要他马上离开并且发誓不再接近格露莘卡。只是他现在只能预付700。结果老情人往他脸上吐了口唾沫,出来和格露莘卡说自己受到极大的侮辱,告诉她刚才米嘉的所作所为。格露莘卡大怒”难道我是可以花钱买的吗?我这次见他,不过是找个机会骂他卑鄙小人,难道你给他钱他没要?”米嘉急忙说”他要的,只是他要一次性全部到手,可我只同意预付七百。”刚好此时有人指出那个波兰人出老千。格露莘卡为自己苦等五年就等到这么个骗子感到羞耻,大骂那人一通。此刻的局面越是荒唐,米嘉就越如鱼得水,他表示自己不会和那个波兰人要钱,就当给他的礼物。那人灰溜溜逃走后,他们继续喝酒唱歌跳舞。米嘉回过神来,发现还是前一刻心情比较轻松,他将格露莘卡拱手相让;而现在,那个”情敌”像是幽灵一般消失了。这个问题一解决,就像有一道光从黑暗中一闪,他拔腿就往屋里跑,奔向格露莘卡,只要哪怕一分钟赢得她的爱情,哪怕他在耻辱的痛苦中度过余生也值得。
房间里,她一个人哭的很伤心,其他人都睡着了。她紧紧抓住他的手,哭诉自己从十七岁开始到如今整整爱那个人五年,那时他经常唱歌给她听,现在却连一句话都和她说不下去。她现在要爱另一个人了,那就是米嘉。米嘉终于等到他的爱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光明磊落的和她在一起,并且和她坦白自己借了曾经的未婚妻卡特琳娜的3000卢布。本打算做生意赚钱还给她,结果现在和偷也没区别。因此他想要凑钱还给人家,然后就带着格露莘卡离开,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话没说完,几个警察进来以谋杀罪逮捕了米嘉。然后就回到了开始那一幕。
法院公开庭审,米嘉表示自己没有杀害父亲,他应该为另一个老人的命负责。然而在得知那人并没有死,米嘉拍手大叫,乌云一扫而光,画十字整夜祈祷终于被上帝垂允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奇迹。他想请假离开两分钟向他的新未婚妻格露莘卡报告这个好消息,当然不可能被允许。他很爽朗的和法官对话,相信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然而关键时刻,他的前未婚妻卡特琳娜提供了极具杀伤力的证词,像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她的故事说出来,她托米嘉汇款给亲戚3000卢布,并且知道他手头拮据,只要他在一个月内寄出就行。结果,他却带着她的钱去实现对她的背叛,和那个坏女人在一夜之间花光了这笔钱。
接着她呈上一封他在父亲死前一天写给她的信,虽然是出于醉酒泄愤写的,其中提到一条:”我要杂碎他的脑壳”,说明他早有预谋。
这时,米嘉对她伸出双手呐喊”卡嘉,你把我毁了!这下我死定了。”只见她一身黑服,注视着审判长,未曾左顾右盼,姿态从容,当时非常美,丝毫不像事后女人们形容的那般憔悴。
紧接着,公诉人开始发表他的激情演说,仿佛燃尽生命般倾吐胸中块垒(这位才华横溢的公诉人于九个月后肺痨恶化去世)。
他先是点明这个轰动俄国的大案对道德良俗的冲击,简要的表明他对卡拉马佐夫家的看法:老卡拉马佐夫就是一个算计儿子、私吞遗产揩油、与儿子抢女人的反面教材。至于对三兄弟的看法,他先是评价老二伊万,他认为伊万是老头的翻版,他向仆人格里果利灌输的存在即合理,任何事都不应该禁止的论点,以及家族的丑闻使他精神崩溃。甚至格里果利在自杀前还与伊万说是自己杀了老头,而且是他们共同谋杀的。这条证词有为大哥脱罪的嫌疑,且死无对证不予采信。
三儿子阿辽沙心地善良,曾进过修道院,差点削发为僧,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追求民粹主义,但又不像老二那样走向神秘主义。因此,他希望老三一切顺利,实现理想。
接下来是老大米嘉,他处于被告席,最初以一种”被撂在后院,脚上没有鞋子”的可怜男孩形象出现。这个人并不贪婪,出手大方,说话处事也能让人感到身心愉悦,但他喜欢获取,不喜欢付出,尤其是当他迫切需要钱的时候,可以说这是货真价实的高尚和卑鄙共存的大起大落的卡拉马佐夫性格。这种性格既看到冲上云霄的理想,也看到极端堕落的万丈深渊,两种极端需要共存,否则他的存在就是不完整的。
公诉人认为那封信具有周密策划的特征,没有在清醒的时候想好的事情,在醉酒后也是写不出来的,那么他为什么要暴露自己的意图?因为当时他只是酝酿一种意向,直到他真的拿定主意,决定豁出去听天由命。于是,他在听闻格露莘卡在他父亲那儿,立刻拿上映入眼帘的那根铜杵作为武器登堂入室敲碎了老头子的脑壳。 他把那笔属于他的遗产从信封拿出,把信封仍在地上,然后在逃跑路上将发现他的老仆人击倒。他在得知格露莘卡金蝉脱壳去了旧情人那里,突然醒悟,那个对手是她的全部希望。他的路已经被堵死,唯一的出路便是用这笔钱为她举办奢华盛会,举杯庆祝她得到新的幸福,然后在她面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了百了。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这个对手并非拥有”理所当然的权利”,并且在这场角逐中大获全胜,自此他的命中注定的结局似乎变得不那么确定了。他从被捕的那一刻开始,就激发走向另一极端的自救本能,从本来就混乱的头脑中拟定出千百套计划,如首先虚晃一枪,承认自己要对另一条命负责,而不是为他父亲的死负责,把凶手引向当时在场的另一个人–格里果利。他先让人们相信格里果利不可能杀人,他要在适当的时机才打出这张牌;然后他通过展现他灵魂挣扎历程来引起审判人员的同情,刚开始他声称死也不愿说出那些聚会上挥霍的钱的由来,当他的人格受到怀疑和减损时才承认是未婚妻卡特琳娜的钱,并且他只用了一半,另一半放在胸前的一个小布袋里,这又是一个天方夜谭,卡特琳娜的那笔钱已经被他做生意亏光;当审判人员仿佛不经意的透露一个细节,也就是格里果利醒来后给出的证言与被告的矛盾,米嘉才装作刚刚知道一般指认格里果利才是凶手。可惜,他这些胡编乱造没有一条能说明真实情况,也没有一件对被告有利的真凭实据,因此,公诉人坚持指控,不撤诉。这一番心里分析让在场的法官和检察官为之动容,大呼过瘾,而米嘉则低头沉默,偶尔倾听露出轻蔑的冷笑。有时想跳起来大喝一声,但还是按捺自己耸耸肩,看起来他已经接受了这个悲惨的现实。
不过此时辩护人提出一点把所有人都惊呆了,他认为那笔被盗的3000卢布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人见到过。米嘉挥霍了1500卢布,而另一半钱至今找不到,恰恰说明被告证词的真实性,他做生意可能只亏了一部分,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尊严,把剩余的1500卢布放进布袋,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起来,打算去向卡特琳娜说明”我是混蛋,但不是小偷”。这种荣誉感与他带格露莘卡私奔的念头产生矛盾,令他发狂,终于,他去找父亲想要教训他一顿,要回属于自己的遗产,还写了一封愤怒的信—被法官认为这是预谋犯罪。这封信首先是在醉酒情况下写的;其次信封的说法也是照搬格里果利的话,他自己也没见过那个信封;第三,就算写了也没法证明他照做了。他出于嫉妒为了弄清那个女人在哪里才直奔父亲家,而不是为了偷钱,他其实没有胆量实施那个可怕的设想。换言之,如果不能确认被盗的东西是否存在,盗窃指控就不成立,那么被告杀人也无法被证实,这事关一条人命,而不应该是虚构小说。
辩护人的演说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米嘉也被感动落泪,大家倾向于相信被告会被宣判无罪。在陪审员们讨论一个小时后,得出的最终结论在一片寂静中宣布:”是的,有罪!”法庭顿时一片哗然,女士们纷纷从椅子上跳起来希望扭转这个结果。就在这时,米嘉站起来伸出双手,用撕心裂肺的声音喊道:”我以上帝和末日审判的名义起誓!对于父亲的死我是无罪的!卡特琳娜,我原谅你!兄弟朋友们,请你们饶了另一个女人吧!”。最后,米嘉被判二十年苦役。

原著看到这里,我觉得已经足够完整了,甚至有些怀疑那种陀翁没写完的说法。据作者留下的笔记,第二部讲述阿辽沙与丽莎结婚后,受到其他女人的诱惑过上放荡的生活,最后因为内疚回到修道院读过余生。而在第一部中,丽莎还是个15岁的坐在轮椅上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她请阿辽沙忘掉她写的那封冲动写就的情书。没想到阿辽沙一直把那封信带在身上,还对她说自己当真了。不过,介于她还小,就先保留着这份感情。小丽莎总是病殃殃的,还有些歇斯底里,她的母亲不许她和阿辽沙交往,甚至还要搬家让他们无法见面。结果这份感情陀翁替他们记着,第二部还是让他们在一起了。
注定百年孤独的卡拉马佐夫家族,也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不玩宗教哲学的推理小说不是好名著--【卡拉马夫佐兄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