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读书了,每天被手机绑架了生活。有点儿时间就举着手机看,离那些昼夜苦读的日子越来越远。
一本《西游记》愣是2018年开始,读了四年都没读完。有朋友说,你这是精读啊!听了这话老脸一红,什么精读啊!分明是看不下去。
朋友说精读,是因为我写了几篇读后感。《夜读西游》系列是我读《西游记》的随笔。
写它们是因为刚开始读的时候,有些章节和以前在电视上看的不一样,自己感觉很新奇,啊原来原著是这么写的啊?
是的,你没看错,什么精读啊!我这是人生第一次看《西游记》,以前对它的认识只限于电视剧和孙敬修爷爷讲的儿童广播剧。
原以为这么厚一本书,读后感也会写不少,但是最后数了数,一共只写16回。
一本书,读了四年。唐僧取经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也才用了十四年。我这简简单单读本书,居然用了四年,我们俩谁更慢啊?
不过庆幸的是这本书是真的读完了,我咬牙想着,怎么也得有始有终啊!
按说书读完了,应该最后再来一篇读后感的,奈何我这读后感只是在我真的有想法的时候才会写,可现在赶鸭子上架为了完成而完成的读最后几章,能有什么灵感啊!所以就这样吧!这本书这辈子都不会再拿起来了!
面对着五个大书柜,左看看右看看,再找本什么书消磨时间呢?
书柜里还有很多书没看,其中一大部分是少爷的书。他那些太过有个性的书实在提不起兴趣,于是选了本沈从文的散文集《边城》。哎哟,是应该叫散文集还是叫小说集啊?我实在是分不清楚。
《边城》很有名啊,不过我还没看过。书很好看,我说的是包装。精装硬壳,封面图案也是我喜欢的调调。
虔诚的翻看书册,认真的准备阅读,结果在第一个故事就被打败了。看完那10页故事,心中一片荒芜,一群加粗的问号在脑海中飘过,最后凝聚成一个疑问句,他这是都写了些啥?
故事很简单,一个有月亮的美丽的夜晚,华山寨村民持着火把去打渔,有吴姓两兄弟负责在上游下药毒鱼。
故事围绕着两兄弟展开,在等待时辰的过程中他们的所思所见,通过两兄弟回忆了吴甘两大家族的世仇。这片如今宁静的河滩,曾是1000名汉子的葬身之地,只是因为所谓的仇恨,用一场械斗同归于尽。
兄弟俩在夜里还见到了一个和尚,与和尚月夜长谈。兄弟俩的父亲临终时留给他们一把刀,嘱咐他们用这把刀去杀了甘家的仇人。
但是甘家的人据说已经死绝了,兄弟俩没处可报仇。但是在月夜和和尚的谈话里,仿佛又听到了甘家尚有人在世的消息。
谈话很快就结束了,兄弟二人去河里下药毒鱼,然后和河两岸的人家一起去捉鱼,这一夜和第二天,沿河两岸的甘吴两家,家家户户都收获了不少大鱼小鱼。
然后再往后翻,故事突兀的就结束了,开始了第二篇《三三》。
放下书我就开始琢磨,啥耶这是,没头没尾的这就完了?故事的主旨是要说明什么?
于是我赶紧去度娘上搜了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哇!果然是我浅薄了,经人家一分析,原来这篇文章如此有深意啊!
看看人家分析的:“《渔》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作品,正好是从文成熟时。它贯通过去和现在,连通人事中的神性和魔,既有斗争又有合作,讲的虽是两个家族及两个兄弟的事,其所指却是两个民族的关系……”
人家还说,“《渔》是一部主题很隐蔽的作品,但深入其中便能感觉到这部讲族与族之间斗争的小说其主题却是和平主义的…..”
好吧,我承认我这档次太低了,只配读那些浅显的文章了,这样深奥的文章真是读不懂了。也没见谁读部小说还得配个详细解读的,我这么读下去不得累死自己啊!
算了,本身就是一个俗人,就不要试图往文化人的队伍里钻了。别到最后误了经典,还折磨了自己。
承认自己喜欢网络小说有那么难吗?只要自己喜欢又不影响别人的,读就是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有存在的意义!还是别使劲儿的往上抓挠了,就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呆着吧!
再次安慰了自己,果断的扔下了这本书,打开了手机公众号,开始追唐七最新连载的《三生三世步生莲》。
哎妈呀,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折腾就是舒服,一口气把更新的十几章全都读完了,一边读还一边嘴角含笑。
看到最后,一直在遗憾,这更的也太慢了吧?怎么又结束了?快快快,留言催更!
人到中年,就不要为难自己了,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看点儿自己喜欢的书,挺好!至于那些高山仰止的存在,追不上就追不上吧!有些境界你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所以乐天知命才是人生正道!
风露清愁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