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天的题目很高大上,但是内容依然是惯有的鸡零狗碎。
刚一上班高老师就打来了电话,说是中午大姑姐和姐夫们都来家里。高老师不想自己准备饭菜了,让我中午的时候给她点几个外卖。
我告诉她,不用点外卖了,出去吃吧!咱家附近的那家餐厅味道不错,而且我在那家的储值卡里还有钱,结账的时候直接报我的手机号就行。
这种事情放在以前高老师不会找我,一定会打给刘先生。那时候她不好意思指使我,而且那时候的我也不喜欢这些家长里短的琐碎杂事。
曾经的我,鄙视一切人情来往,认为这些都是虚与委蛇,无聊且无用的很。
做姑娘的时候,这些事情完全用不到我,我妈一人儿就全办了,甚至只要我不乐意,逢年过节的串门儿拜年我也可以不用参加。
后来结了婚,我娘家那边的人情来往又都被我妈挡了大半,能替我去的她都出钱出人的替我去了。至于婆家这边的走亲访友,一开始我是坚决反对且不愿意参与的。
刘先生为此没少跟我怄气,他是个讲究礼节的人,而且他们家只有他一个男孩儿,所以很多应酬都得需要我这个唯一的儿媳妇儿出席去充面子。
但是他很不幸,偏偏碰到了一个最不喜欢这一套俗礼的老婆,根本不会八面玲珑的为他出去撑场面,甚至大多数活动都不愿意参加。
对这些婚丧嫁娶礼尚往来的事儿,我认为钱到就行了,有什么必要非得要我去当背景板呢?看着那些根本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或悲或喜跟大家一起去演戏,这样真的不是在浪费人生吗?
比如说大姑姐的公婆去世了,我有必要非得在旁边搀扶着大姑姐,然后跟着吹吹打打的送葬的队伍一直走到坟地吗?但是据说这是一个兄弟媳妇儿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是给我大姑姐长脸撑门面的行为。
为了这些奇葩的习俗我没少跟刘先生抗争,大多数是成功的,有时候他可以允许我不出席,有时候即使出席了,他可以让我随心所欲的不跟人过多的寒暄,甚至可以不去吃那些农村的酒席,任由我躲在车里啃面包。
其实我也不是不能换上假面去强颜欢笑,只是不愿意入乡随俗。非不能也,实不屑也!当初的我觉得,一切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是耍流氓!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我变了,身上原本的那层硬刺逐渐软化,人也越来越柔和。如今再来面对那些以前不喜欢的场景,也能安之若素,心平气和了。
比如前几天我刚刚外出培训一周回来,正赶上周末大姑姐家的孙子过百天。原本我累得很,头一天刘先生问我能不能去的时候,我没说话,他就明白我是不想去了。刘先生正好那天值班,于是高老师和我公公说他们自己坐公交去。
刘先生上班走了没多长时间,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觉得让他爸妈自己去不合适,还是希望我一起去。尽管我腰酸背痛,但还是爽快的答应了。
人长大了,一些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没法脱却了,人成熟了,明白了不让别人为难也是成就了自己。
昨天晚上刘先生给我打电话,说马上中秋节了,月饼和礼品他都买好了放在我车上了。如果今天晚上他有时间,我们俩就一起去看看他姑姑和我爸妈,如果今晚他没时间,就让我一个人全权代表,去看两边的老人。
一个曾经什么都不用干,也不必干的人,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亲自冲上第一线了。不管你愿不愿意,终究是从孤高自赏的林黛玉,变成了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但是这种转变有什么不好吗?也没有。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坚守,人不能永远站在原地不动,懂取舍知进退,乐天知命,才能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风露清愁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