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鸿散文集《药叫黄连》

读朱鸿散文集《药叫黄连》
史飞翔

因为生存的缘故,我已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了。我总是很忙,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无休无止的琐碎小事。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木头做成的陀螺被生活的鞭子抽打的旋转不已,难以停止。

现代社会最大的悲哀就在于生活把每一个人逼的如同那只上了竿的猴子。猴子上不上竿是由不得猴子的。因为有人不断的在敲锣,插旗,赶猴子。尽管在某些时候我们也可能会把自己关在屋里,思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可是一旦欲望来敲门,我们便会撒腿就跑。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这是一个不断产生欲望,不断制造欲望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是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的。

终于有那么一天,我突然想找本书读。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药叫黄连》的散文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选中它。书架上有成百上千本书。我却无端地单单选中了它。也许是因为它的书名,也许是因为冥冥中某种不可言传的东西。作为作家协会蹩脚的一员我当然知道朱鸿这个名字。但仅限于听过名字,除了知道他写散文外,其余一概不知。

在所有的文体中我最喜欢散文。同样,在所有的作家中我也最喜欢写散文的作家。我认为,散文是一种最崇高,最难以把握的文体。看似寻常却奇崛。它不同于小说的虚构,诗歌的浪漫。散文是要面对内心的。它最能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学识和修养。

一篇散文,哪怕它只有几十个字,也能表达出一个人的真功夫,即境界的高下。

散文的难就难在它不是躲躲闪闪,而是直面内心。一个怀着卑劣的心的人是写不出好散文的。散文和人格有直接关系。

早些时候我曾读过季羡林的散文。季老的文章娓娓道来,行云流水,毫无章法,信手所至。但读来却如品香茗,如饮佳酿,如痴如醉,后味无穷。我以为这种冲淡之美正是散文的魅力所在。现今,许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写散文很容易,他们把散文当成一个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塞。散文沦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散文的认识有误。

人们把散文看成一个大而抽象的东西,模模糊糊,失之具体。事实上大凡有着创作经历的人都知道散文是最不好写的。虽不能说是“两句三年得”但至少也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造成当前散文尴尬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散文创作境界的低下和题材的狭窄。

当下散文创作尽管数量巨大,但多半是些平庸之作,少有精品。文学创作是一种关乎心灵的个体劳动。它注定只能是精雕细作,而不能代以批量式的工业生产。

散文尤其要精雕细做。散文要想写好就要在境界上开拓挖掘。要有探索内心世界的深邃,要有面对人类苦难的悲悯。要远大,要深广,要有力,要有美。散文从实质上是作家面对自己时的心灵对话,用以阐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体悟,以及对生活,社会的理解。

我充分的相信,在未来的年月里,散文将越来走红,它将超越小说,诗歌以及所有的文体,成为当代社会人们精神领域的后花园,让整日忙碌的人们在心律交瘁,疲惫不堪的时候能够休憩,休憩。

眼下的这本名为《药叫黄连》的散文集中所收录的绝大部分作品都符合我对散文的理解和认识。正如书名所蕴含的那样,这本散文集写出了一个中年男人在经历了生活中种种的失意,磨难,与不幸之后的那种人生的苦涩。“活得很累,累的使人生都失去了它的意义,这么活着还不如死了。”这是作者在这本书的开篇之作《药叫黄连》中写下的一句话。的确,做人太苦,太累。世间满眼无奈事。

朱鸿用他貌似潇洒的一笔立刻揪住了我的心。在接下来的《我家的蟋蟀》、《秋天来了》、《长江漂流》、《痛苦电话》、《手》、《暗悔》等文中我简直要被这些文字而感动的泪水汩汩了。

《痛苦电话》刻画了一个门房接电话的小人的丑恶嘴脸,《手》讲述了“我”在迫于无奈而向一个销售科长行贿送钱的过程和心理,《暗悔》则为我们指出了文人在屈服于暴力时的软弱与心灵折磨。

显然,作者所记录和表现的这些“种种遭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普遍的。

但是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些的。更不用说把它变成文字。这说明作家朱鸿是难能可贵的。能够自省,能够反思,能够有勇气去触及一些别人不敢想或不愿去触及的东西。

我至今没有见过朱鸿,但是他的文字给我留下一抹印象,他的心灵是纯洁的,他的为人是真诚的。正如他在一篇题为《我的散文观》中写的那样:“人格是散文的决定因素。人格的高下,制约着散文意境与大小。人格有魅力,思想深刻,散文才会有魅力。”

作为散文作家的朱鸿文笔老练。在他每一篇文章中,几乎都有那么一两句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众多文章笼罩着一种对逝去岁月的记忆,这就使得他的文字有了一种美,一种忧郁美。《秋日家书》是作者写给乡下弟弟,一个热爱文学却疏于生活的农村青年的一封书信。这封信真诚,平和,但却将整个人生以及做人揭露无遗。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为真诚的文字之一。另外,朱鸿有关李沙玲,刘路,刑小利等人的小记同样也是写的精彩,传神。

朱鸿说,一个人拥有比较智慧的对世界的看法,似乎比拥有金钱和荣誉更重要,甚至比拥有健康更重要。尽管他本人声称,自己缺乏对世界的这种智慧看法。但是事实上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关于人的。探索人怎么活着,人怎么面对生存环境。哲人说,一个人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朱鸿是智慧的。只不过这种智慧是苦涩后的智慧。

史飞翔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朱鸿散文集《药叫黄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