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出书
史飞翔
近一两年来常有亲友师长赠书于我。累积下来几乎每周都会有五六本乃至数十本之多。其中有诗集、散文集、也有为数不多的小说集或学术著作。这些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书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业余的所谓作家或作者;二是这些书清一色的全都是自费出书。对于这些赠书有的我会认真阅读,以至于泪眼婆娑,长嘘短叹;有的偶尔翻翻;也有的随手一扔看都不看。但是有一点我是万不敢大意疏乎的。那就是总忘不了问一句,整这你花了多钱?我之所以像在网上询问一个女子年龄一样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深知这出书的艰难。
曾有一位老师,任职于某政府机关。快退休的时候忽然心血来潮要出一本书。说是想总结一下自己的为官生涯。于是弄来一帮人成立了个编委会,分工明确落实到人。3000元请人写了个序,7000元让人题了个字。前前后后共花了六万多元。书终于印出来了。数量不多,一千来本。翻开一看,傻眼,全是工作总结、报告、讲话稿。真应了那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还有一位老师现已谢世。生前也留下一本书《如梦如烟》。该书收录了作者毕生心血散文六十多篇。内容涉及人生哲理、处世经验、生活随笔、治学研究等方方面面。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却迟迟不能出版。据我所知为这书我这老师几十年来一直是奔走呼告,跑了一家又一家的出版社,找了一个又一个的编辑。但是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它,理由是缺乏市场前景。最后还是几个子女凑钱为父亲了却了这桩心愿。老人在该书的跋《50年一觉文学梦》中这样感叹到:文不养人,如今文章不值钱!
以上仅仅是两个最普通的例子。另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与出书有关的故事,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可以这么说,大凡自费出版的书几乎本本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与书有关的故事让我一再感到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下作为一个小文人的无奈与悲哀。
前些天与一好友聊天。他说:“早知道文学是这般地下贱,我当初倒不如去学拉扯面。至少可以保证我不会饿肚子。”虽说这是一句戏言,但却让人感慨连连。唉!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搞了几十年的文学到头来还是穷鬼一个。眼看着昔日的同学一个个春风得意,大腹便便,自己却还在干着这毫无意义的营生。直差得没让妻女赶出门外。
前些日子同学聚会。一昔日好友言,哎,老史,听说如今写书也能赚钱。是人都能出书,还隔三岔五的时不时地在电视、互联网上露个脸。你可是大作家怎不见动静?我一时无语。半晌才支支吾吾地说,兄弟,怎么给你说呢,这人跟人没法比。就像咱小时候村里老人常说的那句话:“一个人一个脾气,一个地一个胡基,一个国家一个旗旗,一个人一个沟子渠渠”。人家本事大让人家弄去。言罢,一想,这不整个一阿Q嘛,自欺欺人!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