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木屋3
史飞翔
101
沈从文年幼时,性格乖张。读书让他性格转变,温柔如水。后来他曾这样写道:“读书愈多,我的性格愈像水,在天可作云雨,在地可为河海,任大风如何吹皱,始终淡然处之。”
102
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接受《十三邀》采访。主持人问他:“人的归宿是什么?”许倬云回答:“我伤残之人,要能自己不败不馁,唯有向内走,安顿自己。”
103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于不惑之年罹患抑郁症。爆瘦、颓废、自闭,他曾几欲轻生。后来,他通过反复抄读《道德经》和《曾国藩家书》,在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里找到了救赎自己的答案。
104
吕祖谦年少时,性情急躁,遇事不顺便满心怨气,经常与他人发生争执。后来,他喜欢上读书,读到古贤的处世之道时,总会掩卷自思,人生自此改变。
105
人生是一场修行。心正了,行也就正了。心明了,人生的道路也就明了。人心里追求什么,眼睛就能看到什么。
106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不是出身,不是家境,而是一个人的认知与格局,思维与眼界。一个人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的事,主要取决于眼界、见识和思维方式。
107
认知影响选择,选择决定命运。你心中的边界有多广,脚下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看见的视野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108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苍蝇找厕所。和谁在一起,将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09
稻盛和夫说过:“ 人生最好的修行是工作。”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在工作中遇事修性,遇人修心。人生处处是修行。
110
职场上,你会沟通,加10分;会合作,加20分;会开拓资源,加50分;但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好意思,扣100分。
111
人总要自己治愈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112
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是经历世态炎凉之后的内心平和,是饱经沧桑之后的锐气依旧,是胸怀他人的大气悲悯。真正的智者,从不在失望中沉沦,而是转换思维,发现生活的另一番美好。
113
既入江湖中,便是薄命人。作为凡人,我们为柴米油盐苦,为人情往来恼,步履蹒跚地跋涉在泥泞的人间。困在当下,生活便是自愈。
114
弘一法师说:“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情肯吃亏的便是。”一个人对待利益的态度,暴露他的修为与格局。
115
读书的好处太多:少年时助你立志,行稳致远;中年时铸就格局,渡人自渡;晚年时,丰盈灵魂,安顿余生。阅读能让我们在面对人世间一切悲哀时,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116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书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你情绪不好,是因为读书太少。所以,我们要把读书当成一生的修行,抚平生活,修炼自己。
117
如果你困囿于苦难时,依然能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如果你陷入沼泽,依然能安慰治愈自己;如果你跌入低谷,依然不失去对生活的希望;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能够打倒你。
118
苏东坡在人生低谷时,将两块普通的小石头,养在装满水的铜盆里,时时把玩。当他遭遇一路贬谪的苦楚时,始终将这两块小石头带在身边。正是这两块小石头帮助苏东坡建立起内心的一片世外桃源,使他从未被逆境打倒。
119
有人在微博上问蔡澜,自己近来事事不顺,觉得人生暗无天日,如何排解?蔡澜只回了两个字:读书。阅读总能帮我们从情绪的低谷中解脱出来,获得挣脱生活泥沼的精神力量。
120
中年以后,逐渐明白,茶不要太浓,饭不要太饱,对人不要太好。付出有尺,热情有度,才能赢得尊重与真心,活出自在与洒脱。
121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太过热情,只会增加你不被重视的概率。
122
演员刘涛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按说应该是朋友满天下。但她却在一档节目中坦言,自己只有两位挚友。当被问及原因时,她笑着说,“因为我没有时间对所有人好。”人到中年最大的自觉,是不再对每一个人都热情。学会谨慎选择,区别对待,才是最好的社交观。
123
人到中年应该筛选一下自己的圈子,无需将太多人请进生命。将温暖留给值得的人,把时间花在珍贵的事上。万千过客,不如知己二三。
124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结果什么都无法改变。在舍与得之间,人们更热衷于得,其实只有敢舍、肯舍,才有机会拥有想要的一切。有时候,舍弃并非失去,往往是生命中的另一种安排。
125
要想人生幸福,正确的排序应该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悦人者众,悦己者王。不讨好别人,不透支自己。你只有划好自己的桨,才能当那渡人的船。
126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里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读懂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人活一世,就是在舍与得中权衡游走。学会舍掉无用的东西,才能真正享受当下的美好。舍掉无用的面子,才能得到轻松的人生;舍掉无谓的坚持,才能得到命运的转机;舍掉无效的穷忙,才能得到精彩的未来。舍弃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唯有把“舍”参透,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解放。
127
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所谓认识自己,就是正确认知自己,既要知道自己的优势,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人一旦悟透了自己,很多看似困难重重、烦心不已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128
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千万不要对别人的生活指手划脚。未知他人苦,不要劝人善。很多时候,你自以为的真性情、豪爽直率,很可能是没有教养,是刻薄。
129
这世界有时候真的挺势利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欺软怕硬。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要因为别人看起来好欺负,没什么实力,就瞧不起人家,甚至是欺负人。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130
越是身边熟悉的人,往往越不希望你过得好,至少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这听起来挺悲哀的,但人性就是如此。
131
自己不够牛逼,认识再多牛人也没用。你没本事、没价值,就不要指望什么优质的人脉关系,这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132
话不说满,事不做绝。给别人留余地,其实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133
这世界上很少有金钱无法搞定的事。很少有人能抵住利益的诱惑,如果你开出的价码无法打动对方,那么往往不是钱不好使,而是诱惑还不够大。
134
人际交往中,哪怕关系再亲密,也要注意分寸和距离。换句话说,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135
人分为三等: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有脾气。做人最忌讳的,就是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官不大,僚不小。
136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感到很痛苦,需要你费尽心力去维系,索性就此放手吧。这世上没有谁真的离不开谁。很多时候,真的没必要为了迎合、讨好别人,而一味地委屈自己。
137
人生,总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让自己活在当下,做好该做的事,享受该享受的生活。唯有如此,方能在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138
人生,无非就是笑笑别人,顺便再让别人笑笑自己而已。做人,要学会一笑而过。世间千般事,无非一瞬间。学会一笑而过,方可身轻松,自在;淡看人间事,才能心不累,潇洒天地。
139
《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特好:
“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140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让人心生烦恼,甚至使人一蹶不振,万念俱灰。但是很多事过去了回头再看,也不过如此。即便当时觉得死活迈不过的坎儿,现在想想也不过白驹过隙,回忆一场。
141
人活着,总有烦恼和忧愁,真正聪明的人,不去计较,不屑置辩。因为他们明白,纠结得多了,快乐就少了,小事看淡了,日子也就好过了。做人,别把什么都看得太重,别因小事让心情受牵累。
142
人可以做很多事,但不可以做一切事;可以有野心,但不可以没原则。原则是什么?原则是身处困境时,不卑不亢仍坚守底线;原则是位居高处时,不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原则是面对利益时,不是自己的一分也不去拿。
143
这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结,没有趟不过的河。再糟的经历终会走远,再大的苦难终会过去。重要的是你能否放平心态,遇事不慌乱,遇挫不悲伤。其实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不幸,只不过是自己给心套上了枷锁。想开一点儿,再大的事情也都不算事儿。熬过去了你就会发现,当时以为过不去的坎儿,现在想想简直不值一提。好事坏事,终成往事;大事小事,都会过去。
144
如果没有马上看到满意的结果,不要怨天尤人,不必愁眉不展。你总会在将来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老天一定另有安排。
145
从前觉得事事称心如意,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经历多了才明白,生活起起落落,人生浮浮沉沉,许多事未必总能如愿。但即便不能如愿,也不必过分沮丧。因为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146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在黑与白之间还有大片的灰色地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一套方法。真正的智者,会去了解人性,拥抱人性,而不是去挑战人性。
147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当时挺住了,过后又是晴空万里。生活的哲学就是,路一步一步走,时间一分一秒熬。柳暗花明之后,船儿自会找到出路。
148
人生没有大事,生死之外,都是擦伤。所谓生活,说穿了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如此而已。
149
人生是没有确定性的,我们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很多人的痛苦就在于,想要从人生中去获得一份确定性,但问题是人生恰恰没有这种确定性。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尝试着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去寻找可安身立命之处。
150
有人曾经问我:人如何才能不焦虑?我说:只要你是一个人,就会一直焦虑,焦虑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消灭焦虑,而是怎样与它握手言和、和平共处。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