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联赏析 -僧人挑刺

僧人挑刺

  元和年间,长安有一个僧人爱挑别人诗歌中的毛病,尤其能将和诗歌中意思差不多的语句找出来。张籍知道后,很是生气,就苦思冥想,写了两句:“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直接到了那个僧人处夸耀,说:“这也不让前辈你满意吗?”僧人微笑着说:“这样的诗已经有人写过了。”张籍说:“以前有什么人写过?”于是僧人吟诵道:“见他桃李树,思忆后园春。”张籍听了拍着巴掌大笑起来。

  诗歌创新极为不易,而中国诗歌有一个特点,就在于用差不多相似的意象来表达差不多相似的感情,只要这种感情是来自自身体悟的,融入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那就算是成功之作,而不必注意于它到底与其他人的诗歌有没有诸多暗合之处。所以,就这点来看,这个僧人的作为可以辩证地看待:如果从鼓励创新上来看,则他是对的;如果从有心挑剔上来看,那他就是错的,如此,那就只读前人的诗而不用创作了。像这里的两联,张籍说因为看到送别之地,所以想到告别家乡的情景;僧人说看到桃树李树,于是想到家乡后园的春色。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但还是有所不同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名联赏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