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人格气象
史飞翔
蔡元培留给世人的印象是雍容大度、谦和冲淡。很多人认为他与人无忤、与世无争,仿佛他永远是一幅和光同尘、霁月光风的样子,其实并不尽然,蔡元培也有他刚性的一面。有时候他甚至是疾言厉色、金刚怒目、风骨嶙峋。
蔡元培是一个很顽固的人,凡是他认准的事情绝不妥协。蔡元培执掌北大期间,曾发生过一场“讲义风潮”。当时学生们因不满印发讲义收费而拥至事务主任沈士远门前,气势汹汹。蔡元培闻声而出,厉声问道:“你们闹什么?”为首的学生说:“沈士远主张征收讲义费,故来找他理论。”蔡元培回答:“收讲义费是校务委员会决定的。我是校长,有理由尽管对我说,与沈先生无关。”学生们仍叫嚷着要找沈士远。这时,蔡元培大生呵道:“我是从手枪炸弹中历练出来的,你们如有手枪炸弹尽不妨拿出来对付我。我在维持校规的大前提下,绝对不会畏缩退步!”说到这,他挥拳作势,对带头的学生说:“我要跟你决斗!”学生们见状,纷纷后退。
蔡元培貌似谦和,实则强毅。他绝不是一些人传言的“好好先生”,更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乡愿”。1930年秋,国民党某省政府改组,一个北大同学请蔡元培向蒋介石推荐他,并托老同学联名致电蔡元培促成此事。蔡元培很快回电:“我不长朕即国家者之焰。”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蔡元培是毫不含糊的。
陈西滢曾说,蔡元培“应小事以圆,处大事以方。”蔡元培一生受人包围,但无论面对怎样恶劣的环境,他从来不与任何恶势力做所谓通权达变的妥协。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时有两个英国教授品行不端,师生很有意见。但由于当时外国教授多由各国公使馆介绍,仗势欺人,故师生们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蔡元培了解情况后很不高兴,于是到聘约期满的时候,不再续聘这二人。为此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专门找到蔡元培要求续聘。蔡元培断然拒绝,朱尔典气愤地说:“我看你蔡鹤卿还能做几天校长?”面对威胁,蔡元培置之不理。
大凡遇到公义之事,蔡元培总是特立不屈,勇往直前,堪称斗士。五四运动前,北洋政府对蔡元培不断施压、恫吓,甚至派人跟随、监控。这时,有人向蔡元培建议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与北洋政府的关系。蔡元培听后忽得站起身来,说:“这些事我都不怕,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蔡元培身上有一种临大节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1927年春,杭州城内召开市民大会,蔡元培以浙江政治分会委员身份登台演说。这时几个自命为左派革命分子的年轻人指着蔡元培说:“这个投机分子来了!”蔡元培听到后勃然大怒,厉声斥道:“我开始革命时你们全没出生呢!”接着,他用慷慨激昂的言辞痛斥军阀的横行,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1933年春,蔡元培因不满当时北京政府金佛朗借款案,且滥捕当时财政总长罗文幹下狱,遂发表宣言愤然辞职南下,从此再不北返。这种慷慨绝卓的态度,在政治家中是不多见的。
三度随侍蔡元培,既是他的学生又是秘书兼家庭教师的余天民说,蔡元培生平是“无所不包,有所不为”。无所不包者,广大也。有所不为者,狷洁也。惟广大,故兼容并蓄。惟狷洁,故非义不取。这话实在是对蔡元培一生最好的评价。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