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伦敦
——读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
文 / 李子龙
故事发生在北洋政府时期,是国民政府已经在广东取得了胜利,但尚未取得全国政权之时。讲的是两个北京人老马和小马在伦敦生活的故事,类似《北京人在纽约》,该故事却是“北京人在伦敦”。
老马名叫马则仁,故事中称其为老马先生或马先生。年近五十岁,早年丧妻,老家广东,但自幼一直生活在北京。在英国传教士尹牧师的劝导下,加入了基督教。并进入教会学校学了英文,小马名字叫马威,是马先生的儿子,即故事中的马威。自幼读书,已经读完了三本小书和四书。
马老先生是晚清遗老,头脑守旧,一肚子的官本位,认为只有当官最体面,最能光宗耀祖,瞧不起经商的,盼望儿子能够读书做官。可是他的经济来源,却主要靠在伦敦经商的哥哥接济。马威不同于其父,浑身充满年轻人的朝气,有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又不乏中国人的善良厚道。
故事中的另一位中国人,是马先生的哥哥在伦敦作贩卖古玩的生意时所雇佣的店员,名叫李子荣,此人侠肝义胆,对马家忠心耿耿,与马威更是披肝沥胆,两肋插刀的好朋友。马先生的哥哥在伦敦病故,需要马先生去伦敦接管他的古董铺子的生意,于是有了二马去伦敦,并在伦敦生活一年多的北京人在伦敦的故事。
《二马》故事再现了那个时代,伦敦基层社会的面貌。那时,伦敦公交车很方便,街上随时可以叫到出租车。基层民众的住宅里有厨房、客厅、书房、卧室和小花园,而且整洁干净,女主人养宠物狗。很类似我们现代城市人的生活。街上的警察很负责任,能为民众服务,有人倒在街上,便有人帮扶,警察能雇车帮助把人送回家,当然,车费需要被送的人的家属付。警察一摆手,能把街上所有的汽车拦停,包括大小汽车。这与老马在中国见到的情况完全不同,在中国,小汽车警察是不敢拦的,而且要拦停别的车辆,让小汽车的通行。而在伦敦,让马先生感到惊奇的是,看警察的气势,即使是皇家的汽车,也一样可以拦停。
伦敦人到了夏季炎热季节,多数都要到外地较凉爽的地方去歇夏。过圣诞节时,互相送节礼,准备丰盛的晚餐,午餐,饮酒,互相祝福,放爆竹,开红包,类似中国的春节。而新年(阳历年),则过得很随便,不太当回事,和中国人只讲人情没有权利义务意识不同,英国人有较强的权利义务对等观念。譬如:你教我学中文,我就教你学英文,否则,我须付你报酬,或帮助你做别的事情,绝不和人情掺和。一块到饭店吃饭,如果事先没明确谁请谁,则各付个的帐。英国人对朋友和善、友好,态度真诚。
最让人感到刺心的事情是,中国人在伦敦是备受歧视的。“因为当时中国是一个弱国,所以他们随便给那群勤苦耐劳,在异域找饭吃的华人加上一切的罪名。城里要是住着20个中国人,他们的记载一定是5000,而且这5000黄脸鬼,是个个抽大烟,私运军火,害死人把尸体往床底下藏,强奸妇女不问老少,能做一切至少该千刀万剐的事情。做小说的,写戏剧的,做电影的,描写中国人的,全根据着这些传闻和报告。然后看戏,看电影,念小说的姑娘,老太太,小孩子,和英国皇帝,把这种出乎情理的事牢牢的记在脑子里,于是,中国人就变成世界上最阴险,最污浊,最讨厌,最卑鄙的一种两条腿的动物!”
“二十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等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人呢?狗!”小马(马威)是一个要强的中国人,他认识到,要改变这一现状,中国人就要自强,所以他要读书,但他同时还要打理生意——他的古董铺子。否则,它将失去生活来源。他的父亲马先生,不但对经商一窍不通,而且打心眼儿里瞧不起经商,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做官,因此,马先生到铺子里去,只能帮倒忙,这样一来,反而把儿子的读书给耽误了。
故事的戏剧性还表现在,二马的房东是母女俩,母亲温都太太,是个寡妇,年纪和老马相当,女儿玛力,清纯少女,和小马年龄相仿,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发现中国人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坏,温都太太还逐渐爱上的老马,发展到了两人共同上街买结婚戒指,戒指商店的店员,一见男的是个中国人,只往外拿最便宜的假钻戒,当老马提出要买真的,店员道歉:“不知您是日本人,把您当中国人了”,使老马和温都太太大受刺激,考虑到如果真的结婚,温都太太所受到的舆论压力将是无法承受的,最终只得作罢。
小马爱上了房东家姑娘玛力,一度有些不能自拔,但马力却不爱小马,只因小马是中国人。马威的两肋插刀的朋友李子荣,力劝马威,打消爱玛丽的念头,马威靠理智,硬是压下了这一念头。马威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凡事不给国家丢脸,在饭店里,为了保护他的英语教师凯撒琳,与一英国人打架,竟把英国人打倒。赢得了人们对中国人的尊重,也赢得了玛力的青睐。但马威是理智的,并没有继续追玛力。
当李子荣拼着性命和智慧,平息了古董铺子的一次危机,生意顿时风生水起时,糊涂至极的老马却执意要把铺子卖掉了。马威见生意没有了,爱情无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了伦敦。
老舍先生的《二马》表达的是满满的爱国情怀。既看到了像老马一样的中国人的愚昧,看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正视资本主义世界超出中国的文明和进步,也让人看到了像小马、李子荣这样的年轻人的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血性男儿的形象。让人看到了国家的希望。总之,《二马》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语言无比优美,故事曲折动人。读之,既得到艺术享受,又使思想在多方面受到启发。
读老舍的作品,让自己找到了在读中学的时候看小说入迷的感觉。明白了老年人看书少了,不是因为兴趣淡化,而是因为书不够好,好书对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吸引力是一样的。老舍的作品便有这样的魅力。
作者简介:李子龙,男,1948年12月生,1968年毕业于赤峰二中。教过书、当过兵,退役后长期在敖汉旗公安局工作,曾任敖汉旗公安局法制股股长。2005年考取律师职业资格,退休后从事律师执业六年。热爱古典文学和写作,在读书的同时,也写一些小诗和小品文,偶尔在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