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英山下

文 / 高亚丛

云英山并不岀名,只有金厂沟梁人知道这座山坐落在哪,并且还知道这座山的名字的来历。这座山不是很大,充其量也就七、八层楼高点,远看就像鼓起的一个大土包。但是,这个小山因坐落在金厂沟梁老街里的街边,抬头就看见了小山顶上,给金厂沟梁小城镇增添了独特的风韵。
云英山在有这名字之前好像是无名山。根据金厂沟梁地区教育前辈杨德功老师健在时忆述,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员高云英在去国民党地区侦察途中,在金厂沟梁与北票地区接壤的一个叫横墙子的地方遭遇土匪,不幸壮烈牺牲,年仅18岁。他是一名非常乐观勇敢的小战士,他的牺牲,让所有人都为之扼腕痛惜。在村公所开完追悼大会后,杨德功老师和回民小学的一些年轻老师一起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把烈士抬到了山上,埋在了山顶。金厂沟梁地区许多的父老乡亲和部队的领导眼含热泪把英雄送到了山上,亲眼目睹了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殒落的过程。在葬礼仪式即将结束时,陆政委宣布:“从今天起,这座山改名云英山,让为国捐躯的烈士,与大山同在,与日月同辉!”从此以后,这座曾称炮台的无名山就沾上了英雄的名气。
每年逢清明节时,镇区临近的中小学校,机关厂矿,都有组织地前来给烈士扫墓。这座小山也就成了解放军烈士高云英的英灵归处。后来,金厂沟梁镇政府又在此小山顶建了烈士陵园,把金厂沟梁这地方的一些革命烈士的坟都集中搬迁到了这里。陵园庄严肃穆干净整洁,纪念碑高大宏伟,成为金厂沟梁镇的一道庄严风景。遗憾的是,我们都不知道高云英烈士是什么地方的人,是否有家人在?就像当年大家都不知道杨子荣是什么地方人一样,英雄不问岀处。后来尼克松访华时看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后,问杨子荣是哪的人,大家只知山东,具体县乡不详。周总理指示查找,才最后确定杨子荣原名杨宗贵,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嵎岬河村人。但,高云英的老家不知是什么地方的。据推测,可能是河北人。
金厂沟梁镇区在1972年以前,老街区仅就在云英山下这一块比较繁华,从梁顶到二门市是上下城门的老框架,老街里有国营供销社,即大商店,分副食百货土产不同的屋,里面都通着,有柜台。有公社(镇政府)机关,有金厂沟梁完小学校,有理发店有铁匠炉,供销社与公社中间有个胡同,进胡同有个马号院,也就是马市吧?二门市是大荒广场,广场北靠河套边有一四方石土台,是戏台,唱大戏开大会时用帆布及木杆搭台唱戏或主席台。
大荒广场后面过了河套是后窖生产队。后窖西边是113和112地质队满山坡成片的地质队大队部和家属院成排成排的小土房。再往西是孔丈子生产队。再西是粮站,然后一段空旷就到了中学,中学再往西一段路两边耕地后进入白丈子。四十年前的金厂沟梁街区就是这么简单别致。繁华地段主要在云英山下从梁顶到二门市这一段。集市就在二门市现在的文化广场处,那时叫大荒,泥土地,有卖柴禾的,有卖蔬菜的,有卖粮食的,有卖驴马猪羊的,也有就地挖土坑支锅烧火炸油条卖的,一幅农耕生活原生态写照。
云英山下的金厂沟梁老街里城市气味十足,辉煌繁华,吃的看的听的,都很吸引人。尤其正月高跷秧歌至今令人难忘。有时晚上踩灯扭,扭秧歌的演员每人手持一展灯,整条街灯火辉煌。踩高跷的有特殊人才踩了一副两米多高的高跷,如履平地,观者都为其胆战心惊。高跷秧歌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打头阵的欧瑞廷和于得海,十分卖力,一招一式表演的实在大气舒展带派。老远就听到由于用力扭,踩的高跷木头嗞嘎嗞嘎响。这一幕已是四十年前,现在两位前辈均已作古。一个老邮政,一个乔丈子名人。
云英山是金厂沟梁的象征。是金厂沟梁的一道风景,云英山下有写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话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云英山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