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布达拉宫

走进布达拉宫

文 / 金迎新

我已经是第二次走进布达拉宫了。在时隔11年光景后的今天,我再一次来到了布达拉宫。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布达拉宫是一个梦想,一个向往,一个渴望。形容布达拉宫的词汇,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是,还是不足以胜过亲临其境、置身其间后的感受。
众所周知,布达拉宫位于西藏的首府拉萨市中心,这是一个有着日光城美誉的城市。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西部充满宝藏的地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布达拉宫就是整个西藏最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当然也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世界屋脊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自从11年前来过布达拉宫后,这座世界上离开太阳最近的圣殿,经常在我的脑海萦绕着,我也一直期盼有个机会能够再次登临。因为我知道,世界上许多地方可去可不去,很多都是大同小异,然而,布达拉宫是独一无二的,是独树一帜的,是独立于拉萨的红山之巅的。
如今的布达拉宫在我国象征西藏稳定的意义更加突出,所以政府文物保护部门限定每天只能允许2000名游客进入参观。为了再睹布达拉宫的绝美风采,我还是起了个大早,与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等候开门。经过严格的安检程序,我终于又走进了美丽而神圣的布达拉宫。可惜的是,为了保护宫里的灵塔,居然不准任何人拍摄内部的景色了。这让我想起了俄罗斯的叶卡婕琳娜宫,里面的一个琥珀厅也是不许拍照的。

布达拉宫位于红山之巅,占地面积为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主楼高约115米,由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组成,还有附属的龙王潭花园。红宫居中,坐北朝南两翼是横贯东西的白宫,两者又浑然一体,傲然矗立在拉萨的城市中央,是全体西藏藏民一生中必须要来朝拜圣地。
我一直认为,宗教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存在,也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现象,还是一种合情的社会形态。对于西藏藏族全民信仰的藏传佛教,我们也应该了解、尊重和包容。这是他们已经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已经深深印刻在他们骨髓里的一种文化,所以我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走进布达拉宫的。
现在参观布达拉宫,不仅有着人数的限制,还有着时间的限制,这里特别是灵塔殿里,是不允许长时间停留的。所谓的灵塔殿,是供奉着几个达赖喇嘛肉身的灵塔的殿堂,里面确实是金碧辉煌,简直是用黄金打造的地方,所以有人形容说,布达拉宫里面最不值钱的就是黄金,而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布达拉宫里面珍藏的宝物实在是太多了。
那么,布达拉宫为什么有着这么多的稀世珍宝呢?早在公元七世纪,西藏地区的名称为吐蕃国,为首的国王是松赞干布。当时的年代,当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武器,马兵是绝对的主力。马兵强则国强,这是当年的真理。远在西安的大唐,君主都是期望辽阔的西藏能归顺于大唐天朝。机会从来也是不可多得,于是和亲是一个绝佳的办法。强大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也是希望与中原的大唐国建立友好的关系,于是向大唐国提出了娶亲的心愿。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年代,正是一个国力强盛、民主自由的时期,文成公主就成了汉藏友好的一个使者。从西安到拉萨,经过二年四个月的长途跋涉,文成公主终于来到了拉萨。此时,松赞干布已经为这位美丽而智慧的公主建造了一座至今屹立不倒的宫殿——布达拉宫。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布达拉宫其实是西藏的吐蕃国国王为迎聚大唐文成公主而兴建的一个王宫。

这就是历史,一段真实的历史!千百年来,我们在面对布达拉宫时,只以为这是一个佛教圣地,其实,它的起源并非如此。当然,随着岁月的更替,佛教的发展,布达拉宫逐步成为了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者达赖喇嘛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时间过去了一千年,到了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落桑嘉措从哲蚌寺搬到布达拉宫居住,并开始了庞大而漫长的扩建过程。由此,布达拉宫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巨大建筑群,容纳了宫殿、佛殿、灵塔殿、藏经堂、僧舍、庭院多种形式,从而成为当年西藏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文化中心。
布达拉宫,是苍穹遗落在人间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照亮了红山,照亮了拉萨,照亮了西藏,照亮了中国。神奇的布达拉宫,是智慧造就了神奇,神奇又延伸了文化。走进布达拉宫犹如走进了一个迷宫,所以必须跟着讲解员参观。我们看到了精美之至的唐卡、壁画,也闻到了酥油的香味,见到了清代雍正皇帝赐予七世达赖喇嘛的《丹珠尔》经书,当然还有无数黄金装饰的灵塔……
布达拉宫里面处处是幽深的通道,灯光也并不明亮,有的房间也不用电力照明,还是依靠几个酥油灯的光亮。在里面行走,仿佛走进了西藏千年的时光隧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的场面好像出现在眼前。现在布达拉宫里的观音堂,还供奉着他们的画像。应该说,他们的和亲(结婚)为汉藏两个民族世代友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走进布达拉宫,一种神秘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走出布达拉宫,我模仿着虔诚的藏民,沿下山的墙壁,转动了一长排经筒。此时,我依然回味无穷,我忽然想起了著名文化大师余秋雨的一本教文集《千年一叹》,是啊,再次仰望雄伟而美丽的布达拉宫,我们也只能是千年一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走进布达拉宫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