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洗出的真善美
——读杨绛的长篇小说《洗澡》
文 / 李子龙
杨绛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年近八旬开始业余创作小说,并创作了平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且发表后立即畅销,重印了十七次之多。先生以质朴、平实、简练、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不夸张,不炫耀,没有华丽辞藻,却能使你读之欲罢不能。
《洗澡》写的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接受思想改造的过程,该书再现了某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这些人总的说来,都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但确有很多缺点,也确须思想改造,用书中人物的话说:“知识分子不改造思想,中国就没有希望。”这话当然不错,因为知识分子多数从事教书育人,或在文艺、科技,学术、传媒等领域工作,其言行足以影响社会。但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改造,思想领域的事强迫不得,但当时却采取了搞运动,人人过关的方式,因此,效果并不佳,其中,还使某些好人受到了伤害。有的知识分子受到群众攻击的所谓缺点,今天看来都是难得的优秀品质。
朱千里,曾是留法多年的外国文学专家。该人自幼家境贫寒,其姑母养蚕赚钱供其读书。有一年,蚕茧丰收多赚了一点钱,才有了他到省城读中学的费用。后来,朱考取了出国留学。到了国外,朱靠勤工俭学读书。替多名富家子弟撰写博士论文,赚取报酬,但因交不起相关费用,自己并没有取得博士学位。好在他并不看重学位证书,只重视真才实学。写有两大本欧洲文艺史,未出版,只作教学讲义用。这也足见其才。朱知恩图报,他姑母家的孩子读书缺少费用,朱用稿费偷偷资助。因为年龄比他小很多的老婆是一个河东狮子,怀疑他乡下有前妻和子女。对其看得很紧,发怒时对朱拳脚相加,朱必须工资全交。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人攻击他说:有法国老婆,冒充法国博士。朱百辨莫解,回家后含愤自杀未遂,又被抢救过来。
另一位知识分子余楠初中毕业后,未读高中,直接考入大学,被人称为神童。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学贯中西。先在某杂牌大学教书,之后又到某杂志社任主编。任主编期间与负责组稿的胡小姐搞婚外恋。但余有底线,绝不与自己的妻子离婚,也绝不在胡小姐的身上多花钱。原因在于:余妻宛英虽系其母包办,但宛英以自己对丈夫的一片至诚之心感化了丈夫。余楠的母亲在临终前将余家房产和存款通通交给宛英。后来,宛英把这些又都通通交给了余楠。且宛英平时对余生活处处照顾有加。国民党垮台后,胡小姐谋划与余结婚,然后出国,并向余要一枚钻石戒指和一对铂金结婚戒指,余却用一枚假钻戒送给胡小姐,被胡小姐当场识破。结果是胡小姐利用余说的办法与另一男子结婚出国。余最终投奔了北京,加入了新中国的文学研究社,当了一名研究员。余楠的妻子宛英凭自己的忠诚善良保护了家庭,也保护了余楠,余楠在“洗澡”时也轻易过了关。
《洗澡》主要描写了三个核心人物:许彦成、姚宓、杜丽琳。写的是三个君子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洗澡》一书与钱钟书的《围城》并驾齐名,文坛名宿施蛰存称本书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当时某一侧面的社会生活。
许彦成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年轻教师。尚不满三十岁。杜丽琳是天津一位大资本家的小姐,在读大学期间,主动追上了比她小一岁但高一年级的徐彦成。他们虽然结婚五六年,但聚少离多,因为杜在美国留学,而许在英国留学,回国共同生活后,逐渐发现情趣各异。许喜欢音乐,买了很多音乐唱片,而杜听了却嫌烦。杜外号标准美人,爱打扮,而许喜欢朴素,爱情之火始终未能燃烧。姚宓是名牌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姚謇的独生女,28岁大龄少女。极具才情,又聪敏过人。但做人低调。在文学研究社姚与许彦成被分在同一个研究小组里,加之志趣相投,二人自然成了朋友,并逐渐相爱。姚和许的友情纯洁而美好,两人关系发展到深度热恋时也绝不越雷池半步,譬如:许彦成经常在下午到姚家与姚母一块放唱片,听音乐。姚宓此时绝不回家。
徐彦成是姚宓的导师,姚家有个小书房,姚宓经常在小书房里看书学习,因工作需要,两人经常在小书房见面,但每次见面时间都很短暂。有一次,徐彦成约姚宓去游西山,姚宓喜出望外,高高兴兴地于第二天一早来到西直门外公交站与许会面,但许却临时改变了主意,结结巴巴地告诉姚宓,“不去了”。使姚大失所望。许考虑的是什么呢?他想的是:假如他和姚宓同上“鬼见愁”,(西山最险要处,鲜有人至)他拿不定自己会干出什么傻事来,姚宓还是个稚嫩的女孩子,他该负责。像这样的情节书中还有很多,在最隐秘最无人知道的时候或环境里,二人也绝不越雷池半步。杨绛先生在续集前言里写道:有人心地肮脏,认为姚宓和徐彦成在姚家那间小书房里偷情了。
杨绛在书中说:“我特意要写姚宓和徐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样糟蹋。”所以我要写《续集》以便保全这分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笔者认为:有些人的肮脏推测,完全是以世俗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中庸》有言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许、姚二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在为人之所不见、所不闻时,仍怀戒慎、恐惧之心。如中庸所言:“君子之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得见君子者斯可矣。”由此可见,称许、姚二人为君子则毫不为过。许姚二人的爱情是这样的,即:情愫暗生,又寂寞,又美好;姻缘天定,他们都没有越雷池半步,他们都在等,等着合情合理的水到渠成。再说杜丽琳,这位大资本家家中的小姐,也绝非任人摆布的等闲之辈。她读那么多年的书,又天生一张利口,和徐彦成争辩起来也是唇枪舌剑,当许、姚的关系被其发现后,杜曾对许说:“想离婚吗?有胆量,你试试!”本来,杜在道德上已经占领了高地,许与姚的恋爱,不但是婚外恋,而且是师生恋。但杜的处理既理性又理智。不但没有大吵大闹,尽管在背后流了无数的泪,在许多场合,还尽量维护许的面子。在“洗澡”运动中,还处处提醒徐彦成。所以杜也是当之无愧的君子。当然,许彦成对杜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在杜被划为优派送往农场劳动时,许不但没有乘人之危,而且亲自提着行李把杜送上车。在别人眼里他们俨然是恩爱夫妻。
小说《续集》的结尾,杜丽琳在经历了几年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后,经自己理性地观察思考,完全意识到这样的婚姻再维持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于是,在自己下放劳动改造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患难之交的叶丹。杜与叶结束劳动改造之后,杜立即表明与许离婚,许彦成亲自为杜和叶做饭,许的朋友罗厚为杜、叶找了保姆,并自掏腰包付了半年的保姆费。当罗厚对许说:“你留一封信就行了,他们一对情人,没准趁你不在,就睡到一床去了。”许说:“别胡说,丽琳不过是俗点,她不轻骨头,也不贱。”当然,最后杜也不得不承认:“姚小姐是厚道人,她宁愿自己伤心,也不伤害我。”此后,许彦成与姚宓自然水到渠成,喜结连理。故事以喜剧结局。
杨绛先生长篇小说《洗澡》笔下的三个君子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看到了什么叫作“君子慎其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君子之间的“友情”、“爱情”的纯洁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