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里话读书
● 张 丹
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有幸受邀参加孩子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期间录制了一段以“书香家庭”为主题的视频。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让我不禁地回想起我们家和书籍有着一段段深深的缘分。
在上小学之前,我是没有接触过书的,那会书本对于我来说是那样的陌生和新奇。农村的学校,开学的第一天是不会立刻就发书的,要等上个三四天左右才会发的。没有发新书的日子很难熬,在期盼中迎来那一刻。当班主任老师将崭新的课本发到我面前时,那浓浓的油墨味顿时吸引了我,让我对眼前的“宝贝”爱不释手,心里美滋滋的。放学到家后,赶紧找来报纸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包好。唉,终于有书啦!教科书就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这也开启了我和书的情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打开书本就像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通过读书渐渐地明白了生活背后的规律。小时候,我只是知道书本上的知识要学会,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在同学们面前有自豪感。我深知读书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读书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途径,它承载着父辈人的殷殷期望。上小学时,总是听到父母和身边的亲戚说“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就不用受这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罪了”。
十五年后,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大学毕业后也曾考过研究生想继学深造读书,迫于现实压力还是直接参加工作了。一路走来,我的读书也完成了功利性的目的,我像大多数人一样走着平凡的路,过着平常的日子。尽管如此,这也成为父母为我骄傲的理由。
也是因为爱读书的缘故,在大学里遇到我的丈夫。结婚后,我们不谋而合地产生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基于没能去武汉大学读研究生的原因,要继续学习。丈夫鼓励我考取一个在职研究生,也是在他的支持下我读完了内蒙古党校的在职研究生,虽然不能与当初的追求相比,但总算圆了一段上学的梦。
毕业后,我们就开始了搬书的旅程。从学校把书一箱一箱地打包搬到老家,结婚后搬到出租房,买房后又搬到新房。后来卖房、租房、买房几经变迁,所有的零碎物件都可以去舍,唯独我们的书一本也没有丢掉过,如今都井然地摆放在书架上。回想搬运的过程是何等的辛苦,抱着沉重的书箱上下楼,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也未曾想放弃它们。它们跟着我俩走过了一段段挣扎的日子,也见证了一桩桩喜悦的时刻,这些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俨然像一位老朋友一样让人难舍难离。
去年寒假,我们回到东北娘家,老妈说“趁这次开车回来,把你以前的书都拉走吧。”我上初中、高中时期的书一直被他们精心保管着,高高地摞在仓库里。翻看包装箱,那段上学时光仿佛历历在目。我一边翻看一边给丈夫诉说着往事,丈夫慨叹我是一个细心的人。然而,在我心里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在小学毕业后,我把学过的书仅用10元钱就卖掉了,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当把仓库这些书带回赤峰摆在书架上时,好像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救赎,看着它们回忆走过的读书之路,便多了一份坚定和安宁。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儿子出生后,我们也开始有了教育上的焦虑,再次拾起了父母曾经对我的期待。不断地给儿子买来各种幼儿图书,一本本读给他听。慢慢积攒下来的书伴随着他的成长,可以随便翻阅。儿子受到我们爱书的影响,也对书本痴迷不已,自己读过的书、写过字的书签都保留着。每当看着他沉浸在书本里,我深感欣慰。
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我和丈夫一致决定要打造书香型的空间,形成随处可见书,随手可取书的格局。在新房装修时,把客厅的一面墙都做成了方格子书架,没有过多的装饰。在我们心中再豪华贵重的东西都比不上这一本本质朴的书带来的愉悦。在此基础上,又设置了一间书房,为居家办公学习提供了理想空间。
闲居执笔为伴,至乐莫如读书。如今,我们不再是为了考到一份工作急功近利的读书,而是静下心来真正的和经典对话,与圣贤相遇。在书中,我们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信旷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敢坚毅。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焚一炉淡香,品一杯清茗,捧一本经典。”无世俗之烦扰,守一方读书的净土,享一味纯净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