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摆渡人》:送给“哈迷”的新年礼物

《但是还有书籍》第三集更新了,这集名字叫《词语摆渡人》,讲述了关于翻译的故事。

胡歌的画外音是这样解释的,翻译,词语的搬运工,文化的摆渡者,他们被誉为盗取天火救济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也被视作文学界的苦力。他们在一字一句的爬梳中,更新着语言的艺术,重建起打通世界的巴别塔。

“哈迷”们一定不要错过这期《词语的摆渡人》,因为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哈利波特》的主要翻译者马爱农,也是《绿山墙的安妮》的译者。

她翻译的《哈利波特》中文一本,20年来,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长。

比如我认识的好多小朋友,都是“哈迷”,有的小朋友看中文版本觉得不过瘾,已经开始啃英文原版。有的小朋友因为对《哈利波特》的爱,而激励着自己的学习,一路留学到了英国,考取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世界名校。

马爱农说,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可能走遍每一个想去的地方,但是书籍可以把我们带到所有想要到达的地方。

在我心目中,《哈利波特》属于我认识的那些小孩儿们。陪他们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甚至买周边。

2019年去英国时,还特意去了著名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站在站台上拍照的小姑娘,前不久刚刚告诉我她拿到了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超级金奖。

我应该算是看着《哈利波特》变老的那批人,还记得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电影时,觉得仿佛走进了一个魔法世界,当时觉得这电影,我能看一辈子。后来跟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重温《哈利波特》,教室里关着灯,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的样子,我能记一辈子。

说《哈利波特》是地球上的孩子,都知道的魔幻小说,应该一点不过分吧。

所以喜欢《哈里波特》的孩子们,强烈推荐这期,去读一读它背后的故事,文化的差异,再加上一些专用的魔法术语,翻译的难度可想而知。比如说,“让羽毛飞起来”这句咒语,一开始是音译,后来发现咒语在魔法世界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很多时候咒语都是瞬间发出的,所以就改为了意译,翻成四个字,简短有力,读起来铿锵有声,同时也符合我们中国人强调某件事的习惯。比如幻影移行,幻影显形,昏昏倒地,倒挂金钟,神锋无影……

“20年过去了,孩子们长大成人,而她好像真的被魔法保护着,依然轻盈天真。”胡歌的声音和这部纪录片好搭。

马爱农说,翻译需要一个人非常安静地投入,是一项独立地幕后的工作,但是作为《哈利波特》的主要译者,她成为了哈迷情感共同体中的一分子。和哈迷见面会的场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从哈迷那里收获到的快乐和感动。

这篇推介写给我的小朋友们,也许你已经很久没有翻开这部陪你成长的书籍,也许你正沉浸在魔法世界中,做梦都在渴望着能收到从霍格沃茨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希望你心里的魔法世界一直都在,你能一直拥有做梦的期待和快乐,一直保持轻盈和天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词语摆渡人》:送给“哈迷”的新年礼物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