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城”忆江南
●戴璐瑶(安徽)
一本好书,似一幅淡雅的风景画,让人身临其境;似一盏午后的清茶,沁人心脾;似一个盛满绵长滋味的容器,勾起一腔叫做怀念的意绪,袅袅地牵人心魂,譬如谈正衡先生的《二十八城记》。
“这里的桥都不长,造型也没什么大讲究,但那静默无语、不肆声张的模样却和周遭的环境氛围配合甚好。立在桥头,想象着那些吴歌里沉浮的青衫云鬓,但水面照见的,却是时间与人生的悠缓。”这是作者眼中的仙潭。殊不知,是作者遇见了柔情妩媚的仙潭,还是仙潭邂逅了多情幽怀的作者。只能说,二十八座城与谈先生的相逢,是一场宿醉的春风,催发了满地佳酿,一杯江南,在品饮里婉转流芳。
跟随谈先生的脚步,漫走于古镇的街道旁,锦溪的枕河人家、千灯的水磨昆腔,甪直的廊桥卧波、乌镇的深巷老宅、西塘的古典韵致、周庄的水光月色……
美景淡远而浓醇芳香,情思隐秘而真挚动人。看似作者随心所记,一不小心就勾起读者美丽的忧伤或乡愁,一颗简淡闲适的心不经意间就被融入悠长的江南岁月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碎片化的阅读包围着我们,即便是风景旧曾谙的柔软江南,也只是急功近利地以旅游攻略、餐饮住宿和风景猎艳等文本形式呈现,这是到此一游式的游览。与堵在高速上内心的浮躁相似,只能是浮光掠影地来过,绝非是心灵与自然的一次碰撞。而谈正衡先生笔下《二十八城记》里的江南风物,没有高声歌赞,没有浅薄的华丽,是“此生一起老去”的深情相守,它缓释出一种情怀,把江南水土的古朴清灵、家乡味道的绵厚甘醇、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如烟轻逸的情思邈远,像一曲曲苏州评弹,悦动着读者渴望的心弦;像一丝丝吴侬小雨,滋润着读者干涸的心扉。
“潮润的河风悠悠吹来,一切都在静静地朝后退去。你都不想出声说话,希望就这么长久地坐下去,吹着风,看两岸灯火,听潺潺的水声从船底流过。”宁静的西栅之夜,无须多言,只与她静默对坐,一程水路、一户人家地看过去,再会心一笑,任时间如流水一般缓缓流淌,这大概就是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惬意和自由吧!
谈正衡先生是一个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的人。自称“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做过县委机关干部,当记者、编辑二十余年。耽于江南山水及黑白棋道,尤喜孤旅在途。人生感悟,雪地抓痕,尽在所著十余部散文里。”长江南岸的青弋江畔和西河古镇,对于作家来说,也许是他江南情怀最初的摇篮。吴侬软语的江南风情和邻里窄巷的世俗生活,如记忆中光滑阴凉的青石板路和河水侵蚀的石桥,无不浸透了岁月打磨的痕迹,愈加清晰地烙印在心间,使他日后行走在似曾相识的“二十八城”,那些黑白旧巷、灰甍小瓦、古渡木船、长亭短亭,在他笔下总笼罩着隐约的乡愁。沈从文先生曾说:“美丽总是愁人的。”也许正是这愁人的美丽,使《二十八城记》有别于任何一本江南之书。
“找个小镇,平淡藏身。”这句广告词如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超脱隐身。
是啊!收起浮华的心,寻一处江南古镇。黑白旧巷,寻常人家,桥卧绿波,青瓦生烟,垂柳不谙秋色……二十八座城,犹如二十八个性格迵异的江南女子。行走在江南小镇上,内心的浮华喧嚣一并忘却。眼中人间,心里云烟。把生活过成石桥下闲慢的流水,棉麻衣衫,粗茶淡饭,写字、闲逛、听昆曲,在小镇的古旧光阴里慢慢老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让我们在《二十八城记》里,怀着一丝惆怅,忆一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