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静美

当感觉到秋意浓浓时,已是立冬节气。

哎!我不由一声叹息,为无法挽留的时光。是的,今年的秋天是静默的,又是易逝的。

刚触摸到凉风阵阵,没来得及欣赏落叶翩翩起舞的身影,没有时间嗅一嗅那漫山遍野的菊花香,没有闲情逸致在日记本中存上一枚色彩亮丽的叶子,没有和孩子一块陶醉在暖阳的爱抚中,甚至还没有细细品味属于秋天的高远的天空、一片橙红橘绿的美景……似乎在单调循环中,不断地翻去属于昨天的一页页回忆,秋天的脚,已迈进了冬天的门槛。

疫情在打乱了我们正常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改变。回首静默的今秋生活,8月底到9月中旬的时间全部居家上网课,9月18日到国庆节前的日子里师生在校,国庆节后到现在,除了国庆节假期、三天居家网课,其余时间都在校,上课、核酸检测是我们生活的常态,而往日“上五休二”的规律作息成为了过去式。

面对现实,我们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心路历程,从最初封控时的焦虑、无奈和无所适从的阴霾,到让信心、力量和乐观的阳光给予自己走出去的勇气,我们教师和孩子一起,克服长期在校的生活困难,坚强勇敢面对一切,继续奔跑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当连续三周的循环课表上完,走出校园时,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这是积极正确对待疫情的成长,这同样是责任和担当在心的表现。
金色的阳光暖暖的,醉人的红、黄叶子亮闪闪的,风中是沁人心脾的秋的气息,静谧的校园有一种别样的美。孩子们的秋日生活紧张又活泼、认真又热情。王俊超老师是和太阳一样早起的人,王老师所到之处,一切都充满勃勃生机。晨曦微露的操场上,王老师带领师生轻快地奔跑着,孩子们“刷刷刷”的脚步声充满青春的活力,“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博学笃志,勤学善思”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亮坚定。

下操后,上早读的教师入班辅导,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孩子们的天籁之音和窗外的啁啾鸟鸣相映成趣,吸引着太阳从山那边一跃而起,橘红色的脸庞透过林间看着眼前的一幕,于是,教室里洒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师生沐浴其中,认真读书的样子成为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的油画。

“你好,我可以给孩子送些衣物吗?一周多没有看到孩子了。”家长的电话中满是牵挂。

“放心!孩子在学校一切都好!吃、住、生活、学习都有老师呢!”老师们的回答让家长放下心来。

疫情期间,封控在校的高年级同学还好,自理能力比较强,但小学段的孩子们面临的一个个困难就像一座座小山,这时,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行动起来,给孩子们的秋日送上了暖阳。荆玲老师四年级班里的20多个孩子都是初次住校,对住宿生活很不适应,荆老师就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做心理疏导,用自己的手机让孩子们和家长一次次的交流,首先解决孩子们和家长分离的焦虑心理,接受在校的现实,把老师和同学们当做亲人,逐渐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荆老师耐心给孩子们讲好好吃饭才能长高个子的道理,担心热腾腾的饭菜烫到孩子而一个个端到桌上,看着孩子们吃着兀师傅精心烹制的美食,她露出开心的笑容。荆老师不仅给孩子们烧水喝,还细心地整理孩子们的床铺、掖掖孩子的被角,准备洗头、洗脚水时先要试试水温,吹头发时动作轻轻柔柔,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四年级孩子们很快适应了住校生活,个个精神饱满,生动活泼,像小鸟一样在校园里飞来飞去。半个多月时间过去,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四年级孩子们在校表现最好,他们展现出来的热情、坚持感动着全校师生。

“还想在校吗?”我问自己上四年级的女儿。

“当然,在学校比在家里还美呢!有老师、同学相伴!”女儿的回答让我笑了。“我们班同学都想住校!”记得刚封控在校时,她撅着小嘴,极不情愿呢。当时,她们班好多孩子都哭了。

四年级同学的成长,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个缩影;荆老师的无私付出,也是全校教师的一个缩影。在这个静美的秋天,当孩子们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们人生路上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校园的女贞子树上缀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深紫色果实,周围树木的叶子黄的像金、红的似火,两棵高大挺拔的松树不知什么时候变为苍绿,偶尔会落下一朵朵漂亮的“花朵”,竹子在秋风中发出飒飒的声响,这些都触发了我的无限愁思。紧闭的校门前,簌簌落下的叶子,在金色的阳光下翩翩起舞的画面,让我突然生发出举行一次比较诗意的文学社团活动的想法。

在教学楼前集合好队伍,讲明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后,我们文学社全体成员向学校的“学农基地”出发。走过上下院的台阶,穿过操场,孩子们用十分钟时间观察那些刚露头的大蒜和菠菜,不仅看整体的样子,还凑近看叶子的形状、颜色,用鼻子嗅一嗅它们的味道,伸出手触摸感受一下蔬菜的温度……“原来这就是蒜苗,和葱、韭菜真不一样!”同学们兴奋地分组讨论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些孩子感叹道。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朗读“学农基地”外墙处的《悯农》《田园四时杂兴》《归园田居》的诗句,品读其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诗句,兴致勃勃。

往日,我们习惯把寻找美的目光望向了校外,当静静欣赏一会身边因普通而被我们忽视的事物,不禁想起了“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我组织孩子们把观察到的大蒜和菠菜、身后坡上的山菊花、不远处打篮球的场景、对面山上的美景即兴说出来,没想到毛梦圆、王琰、王垚、郝磊、郭含笑等同学妙语连珠,或者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动静结合去写景,或者抓住了人物动作、表情,或者采用了侧面烘托,他们的口头作文赢得阵阵掌声。

我为孩子们鼓掌,为孩子们引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等诗句感到高兴,正如那次我们登上学校对面的南塘山腰的凉亭,齐读《沁园春▪长沙》,沉浸在“独立寒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诗词意境中一样。

静美的秋,因为有缕缕书香,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我把清朝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分享给孩子们,“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中,银质帘坠是蒜头形的,也别有一番情趣。有关秋的优美诗词中,我们还喜欢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诗词中宁静寂寥的美,令我们沉醉。虽然没有像往日一样走出去观察、感受,但我们收获了这个秋季最美好的记忆,就在我们的校园。

也许,我们错过了什么,但,我们不是也收获了很多很多吗?

深秋的美,隽永、沉静,总让人在欣赏中思考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比如成长、生命、发现、未来等这些抽象得似乎遥不可及的东西,但蓦然回首,这些精神力量早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正悄然走过寒冬,告诉我们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前方。

作者简介:
沈莉红,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宫前乡中语文教师,三门峡市作协会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秋之静美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