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个闲人》读书笔记 -保持内心的宁静 /才能在逆境中也怡然自乐

保持内心的宁静

才能在逆境中也怡然自乐

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时,受到牵连的有二十多个人。
其中,苏东坡的好朋友王定国,受到的惩罚最重,被流放到最偏僻的岭南宾州。对此,苏东坡一直心怀愧疚。但王定国却不以为意,收起行囊就带着歌姬寓娘毅然前往。
后来,王定国先苏东坡一步北归,等苏东坡回朝廷时,他设宴为苏东坡接风。宴席上,苏东坡试探着问寓娘:“你们在岭南应该吃了不少苦吧?”
没想到,寓娘却说:“心安定下来了,哪里都是家乡,哪里都可以过得很好。”
苏东坡深受触动,宴会结束后,他挥笔写下千古名篇《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气,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逆境中,焦虑、怨怼皆无用。调整好心态,才能宠辱不惊。即便历经沧桑,受尽苦难,也能等闲视之。
正如佛语云:“心随境转,苦不堪言;境随心转,才得自在。”
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面对不可抵抗的命运,竭尽全力在有限的资源里,为自己创造最好的状态。
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在密州时,曾写过一篇文章《超然台记》。他在文章里说,自己从繁华的杭州调到穷苦的密州,很多人都猜测他不快乐。其实不然,他很享受密州淳朴的生活,待了一年,不仅面颊更丰润,就连白头发也变黑了。最后,他说他之所以在哪都会怡然,是因为他不拘泥于外物。
心自在,身欢乐。宁静的内心,是生活变好的开始。在低谷中,沉心静气去行动,在行动中度过最艰难的时光。心里的光,还能照亮前行的路,让我们以强者的姿态,去增加生命的厚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作个闲人》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