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7
分类:读书笔记
阅读(120) 评论(0)
喜的戏,让人看了嗟叹一句,真好,挺好的!至于悲的戏,则让人柔肠百结,有股涩涩的滋味,看完还要暗想要是如何如何,便好了,本不该如此收场。
可是,人生本身便如一场戏,喜的背后便是悲,总有人春风得意,也总有人伤春悲秋,所以,《桃花扇》中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一切的有常与无常,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些如同戏一般悲欢离合的故事,归根结底,是某个人曾经波澜壮阔,而又籍籍无名的人生。
这些故事,写成文字,写成书,便成了《戏年》。要是用严肃的眼光来看,便会觉得“怎么满纸全是悲”,可若是留神一点,字里行间就会开出希望的花来。
作者葛亮太善于窥视人心,明明平淡的叙述,落笔便写尽了一生。翻开无数的过往和流徙,人们变幻模样,聚合又离散,直到最后,成为戏中人,而不自知。
于是,始终默默看戏的主人公毛果,成为唯一的见证,透过他的眼睛,我们目睹了人生海海,见识了世间百态,好在,还有一抹人间烟火气,能来抚慰人心。
养了一条狗的偷渡客阿德、对待艺术和爱情一样坚贞执著的木兰阿姨、用老照片怀念爱情过往的姚奶奶……这些人共同构筑了一出没有结局的无声戏。
所以,只能以“戏年”代指,一年又一年,戏中人有离合聚散,就好像角色下场,还没有认真谢一次幕,只余惆怅,在长久的流年里诉说着他或者她的故事。
于是,这些人间事、人间情,看似稀松平常,却成了粗粝的珠玉,刺痛也温暖着我们,在盛大、喧哗的人流中,微微发出良善的光芒。
人在光下,四下皆明。正是因为有了这束束光,人生才值得且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