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钱,让人重新认识宋家闸——宋家闸往事》中作者对细节的把握

细节定成败
——《五毛钱,让人重新认识宋家闸——宋家闸往事》中作者对细节的把握
文/高晶继
宋致国先生写小说,很会把握细节。本章节以“五毛钱”的报名费,作为小细节,统领了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人的性格决定自身命运,性格又往往产生于生存细节。项羽、刘邦都是不甘于平庸的枭雄,但又各不相同。项羽有勇无谋,大大咧咧;刘邦奸诈狡猾,诡计多端。在《鸿门宴》中,司马迁用重重叠叠的小细节,所构成的大细节中,把两人的性格暴露无遗,从而也就决定了他俩的胜败命运。

姜子牙闲钓渭水,等到文王亲自拉车迎接,方才出山,显示出他有超人绝世的定力。此后,他也就鼎力辅佐文王,使周朝成就八百年大业。

致国先生隆重推出“五毛钱”,让人重新认识宋家闸,让人刮目相看喂牛倌。这让我又想起了一个有名的历史细节。当年,具有进士学历、翰林编修身份的蔡元培,渴望去德国留学,但年龄已经四十多了,远远超过三十五岁的报考年龄界限。但,他断然把年龄改成三十五岁——那时还不兴身份证呢,可以随便改。于是,他就顺利通关,完成留学,满载西学归国。于是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成为中国文化教育界里程碑式的巨人。

蔡元培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学术制度的建设作用重大,这与他留学德国有密切关系。留学德国对蔡元培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蔡元培以德国大学制度为基础的大学教育改革,则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可见,改动年龄这一小细节,实实在在地影响了蔡元培个人的命运,更影响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命运。

宋致国的“五毛钱”,很像馍馍坊里的酵面头,一直在拱劲、膨胀,成就香饽饽——

一共就只花了五毛钱,竟然考上了大学!喂老牛的考上大学啦!在运河两岸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风水先生们纷纷来考察,发现宋家闸是藏龙卧虎之地;省广播电台的记者,也专门在牛屋院子里采访,接着一篇以《老运河畔老牛倌》为题的七千多字的通讯广播,转眼,人们就都知道了——一个初中毕业十多年,家庭成分还不好,三十多岁喂老牛的竟然考上了大学!

作者大学毕业,先留在了县一中,进而调进高校。颐养天年的时候,在既是学生又是文友的影响下,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宋家闸,当起了作家,写出了典型的中国式“笔记体小说”——《宋家闸往事》。

从老牛倌到名作家,顺风顺水,一路提升。其实,起跑器很了了,就是那“五毛钱”。这该馋死多少喂牛的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五毛钱,让人重新认识宋家闸——宋家闸往事》中作者对细节的把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