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互相靠近的两个灵魂是在彼此身上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还可以继续挖掘,无穷无尽。他们的灵魂是日益更新的,从来都没有停止提升的脚步。这个提升的脚步一直是让灵魂更纯粹一些,更干净一些,更高尚一些。
王小波: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再是愚昧的了。感言:雨果是谁,萧伯纳又是哪位,罗曼·罗兰怎样,很多的人单单从名字都觉得闻所未闻,更不要说去靠近他们的文字,欣赏他们的心灵了。不读书是很多人的标配,大保健倒是不可或缺的。不是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某个地方遍地都是和身体放纵相关的与灵魂相关的很少见。而且只从人那里学习,想摆脱愚昧还是难的。因为智慧不在人这里,而在神那里。
决定你行为的是你的观念。人对于没有经历的总是热烈追求,越年轻这种追求越有烈度。追求的达成放纵就可以。更高级的东西非克制不能至也。人到底应该是高级的存在。特别提醒,左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是这样。世界之混乱不堪,难辞其咎。有人问什么是左的环境,我以为左的环境就是太多元,而且是没有底线的放纵,自由没有限度,看起来是尊重人性,其实是没有原则,破坏性的,革命性的,远离正念正统的,是颠覆的。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标配。但是有能力的人更容易得到尊重,没有多少能力的人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得不到的时候更敏感更脆弱,而且特别强调人人平等的公理公义。文明社会这种标配是很容易实现的,丛林的地方这种标配就很难。因为丛林之地看身份、看地位、看金钱、看出身,是把人当工具,而不是当目的。
教育他人的人会自我教育吗?会自我反省吗?拥有自我认知吗?常常自我批评吗?会道歉吗?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你根本就不懂教育。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处理不好的人,面对他人的情绪只会燃烧起更强烈的情绪。路过你喋喋不休的口舌、抱怨、委屈,感到满目的苍凉。
佛家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你修养怎么样,你自己最清楚。我不论短长。你看我不顺眼,难受的是你,我无所谓。我无所谓,是因为你不重要。乐于看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总有一些东西没有障碍,没有身份地位肤色的差异,它属于全人类。我说的是美好的人性,还有对受苦受难者的关爱。爱无国界。你在电影《血战钢锯岭》里能看到这种美好的人性。今日又看到这种美好的人性之光:俄罗斯记者将所获诺贝尔奖牌进行拍卖,将善款全部捐给乌克兰难民。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另一片土壤上,人们会如何看待呢?我总是心怀悲观。
古人云:人而不呆,不可为友;人而不痴,亦不可与之为友;人而痴呆,以其有深爱也;人而不痴不呆,则其无深爱也。蒲松龄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意思是性情痴的人意志十分专注,所以书痴一定善于文辞,艺痴者技艺一定精良。世上那些落拓无成的人,都是那些不痴的人。痴者乃真心热爱也。真心热爱一件事,你早晚会发光。怎么体现出来对一件事的真心热爱呢?就是除了这件事儿,你让我干别的什么都行。为了做这个事儿,我可以不眠不休,我可以燃烧自己。真心热爱一件事,就是拿生命在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