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吴军《见识》03-做好最后1%

99步和100步虽然仅“1”字之差,前者是差不多,后者才是完成并有结果,一项工作如果你抱着“差不多”的心态,那么你将和职场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注定得不到晋升。

1吴军老师高中的一个例子,其实并不经得起精明的算计——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最后1%做好

他高中时运动会让没有比赛的服务,但是大多数人都溜了,他也是,顶多结束时点个卯。他溜出校门到北大未名湖畔玩大半个下午,觉得该了,到了校门口发现运动会已经结束,很多同学都在往回家的路上走。他说:“既然已经散了,我们回家吧。”而那位同学讲了一句话,我一辈子都会牢记,他说:“我们已经走了九十九步,为什么不把最后一步走完呢?”于是我们进入校园,点完卯才回去。从此,我就记住了一定要把事情的最后一步做好。

好吧我认真的看完了这个故事——我以为他要后悔自己没有留下来照顾那些比赛的同学,其实只是去点卯这个过程,哈哈,笑死

看来吴军老师不是不接地气——开溜,无谓的浪费时间,怎么说的,在中国这个社会,有三个字最传神:你懂的。

还有个例子,他出差北京,一个哥们自告奋勇帮他从王府井的一个酒店搬到国贸的另一个酒店,但是不愿意掉头——其实让他不太爽,他的酒店在国贸桥的北边,他从西往东开车到的是国贸桥的南面,如果掉头把我送到酒店门前可能还得用 5 分钟时间。这个朋友问:“我就不过去了,自己过马路ok不?”当然,社会人,吴军说没问题,哥们直接开车回单位,估计还得半个小时左右。等吴把两个行李箱拖到对面的酒店,哥们打来电话,表示歉意。我当即表示,已经帮了很大的忙了,感激不尽。

吴说,如果我是他,既然已经花了一个半小时帮别人忙,不妨再花5分钟时间掉个头,把人送到目的地。

我的感悟确是——吴军当时其实是不爽的,但是他却表现的非常感谢——有的时候有些不爽是不会表现的,怎么才算到位,让人觉得这个事情做的到位,还得研究研究。

2瑞士品质

首先,这是人的天性,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总觉得最后一点即使不做也无关大局,但是这样完成事情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其实也不一定吧。

在工作中,这种人平时完成一般的工作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最要紧的事情,领导可能不敢交给他们。这点赞同,因为领导都想着找靠谱的,这个时候相对而言表现得更“靠谱”,就让人更加放心。

怎么靠谱呢,有一个说法,让领导觉得,过程可控,结果也ok,事事有回音,形成闭环。

吴军说瑞士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德国制造以质量好著称,但瑞士似乎更好——想起服贸会,瑞士的可乐都比其他的贵很多——我觉得有点太贵了瑞士的什么东西。推演一下,做得还算过得去的人与前1% 的人相比,可能就差最后几步路,但是最后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发展机会差别却很大。


另外我觉得这也有一个正态分布的问题——不靠谱的30%,差不多靠谱的50%,比较靠谱的10%,特别靠谱的10%。

但是特别靠谱的,有时候也有点“内卷”,有时候似乎没必要。

哈哈,自我判断,我应该在那50%里?

见识里,吴军说他常怀感恩之心,一些同学虽非完人,却有闪光之处,让我受益终身(其实也跟他善于观察有关,a receptive mind)。另一方面,那些最后1% 做得不太行的朋友,也从另一个角度教育了我。——我觉得这是他善于换位思考——所以说与其说是因为把最后100%做好了而成功,我更愿意相信吴军是因为特别善于观察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能够反思,从别人让自己不爽的地方,总结出自己要避免的操作,避免自己让更多人不爽。哈哈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说过: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年轻人生活在一起相互学习。”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吴军《见识》03-做好最后1%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