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散文诗《夜读柳宗元》
文/江南布衣
“动人的诗,寂绝如寒江上飞舞的雪片的诗,只有心志淡泊的寒夜独钓的柳宗元能为之。”诗人熊亮夜读柳宗元之《江雪》,感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艺术独特之胜境。短短的二十个字,将诗人身临其境,置身于雪寒江冷,孤舟渔翁,独自垂钓的寂静画面之中。诗人熊亮,窗前孤身灯影,顿感有种苍茫孤独的人生况味深深袭来。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江雪》和《永州八记》等。其诗作成就很高,主要通过渲染环境,创建一种天地旷远、悲凉和寂寞的外部世界,表达自已世界观的一种失落意识,从而达到批判这个世界的深刻指向意识。
诗人熊亮抓住其代表作《江雪》,对柳宗元其人其诗,进行了二次解读尝试。诗人以其清新优美的文笔,在散文诗方阵中进行了一次驰骋和俯瞰。布衣私以为,这是难能可贵的,其良苦用心,可以慰勉春秋,不负年华。
“这是一个清静禅悟的境界,一个超现实之外的寒绝世界,千万条山路小径杳无人迹,万里长空竟无一鸟飞渡,唯渔翁翁持一钓竿独向江心。”柳宗元构建了一个千山万径皆是雪的寂寞世界,用很大的篇幅去渲染这种雪冷空旷的寒冷环境,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悲悯情怀。渔翁是诗人,诗人亦即渔翁,他是独立的单个体,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又同时摆脱不了这个寒冷的世界所包围,这正是诗人柳宗元要力图去表达的中心主题。柳宗元内心世界是孤独和寂寞的,所以他笔下人的外部世界是严酷而萧然的。
“柳宗元早年参与王叔文集团,欲图变革,后遭失败,被贬十四年。去国离京,壮心难泯,不甘就此沉沦,天涯羁旅,岁月无情流逝,徒有冲天之志而无缚苍龙之长缨,深深的无奈强烈地刺痛着他的灵魂。”唐朝文学大家柳宗元,文笔幽冷孤傲。历经永贞变革运动的失败,遭受重创,从此宦海沉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傲、耿介、痛苦和灵魂寂寞之状。寒江雪冷,暗喻其时代的昏暗与萧杀之气,但诗人无力回天,只有纵情山水,寄托自已举世独醒的人格精神。
“《江雪》就是他企图回避残酷现实的心迹流露。情调象雪光一样冷艳,象水一样淡泊。”诗人熊亮对柳宗元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文笔扫描,侧重点是表达柳的忧患和孤独意识,以及强烈的批判精神。
诗人熊亮同样具有一种文人的悲悯情怀和清醒意识,他以柳文《江雪》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从一个侧面穿插迂回,解读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使我们读到了不一样柳宗元。相距千年,文人心有灵犀,穿越了厚实、坚挺、曲折的历史时空,留下了散文诗笔下沉郁顿挫的浓厚滋味,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比较全新的感悟和有益的启迪。
当然,一篇散文诗远远不能全方位解读柳宗元。但是,这种比较新颖的角度叙述写意,极大地拓展了散文诗的取材空间,丰富了散文诗创作的版图和厚实底蕴。
诗人熊亮,这位永不言弃的散文诗作者,以他人到中年的智慧、深情、角度指向告诉我们,散文诗值得有志者去研究、探索和激情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