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不贪为宝”

(散 文)

理解“不贪为宝”

梁 伟

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严抓反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广大民众无不为之而大快人心。于是,反腐倡廉材料不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而且也成为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标志。

最近,我查询反腐倡廉的一些资料,当看到“不贪为宝”这则成语时,我的眼睛即刻一亮,不得不使我深入地理解其意,也就是它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为进一步能理解这则成语的深刻内涵,我继续认真地查阅了《辞海》《词源》和网上的一些资料,发现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于是,我终于理解的这则成语里边的故事,读罢,让我感概万千,从而也对“不贪为宝”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那是春秋的时候,宋国有这么的一个人,他在山上开凿石料时,发现了一块宝玉,内心非常的高兴,便兜着它回家,并急忙请一个玉工来到家里,主要请他对这块宝玉加以鉴别,这个玉工仔细看了看后,兴奋地说,这是块玉好极了,使我从事玉石鉴定那么多年来发现最好的一块,宝玉没有一点毛病,是个难得的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再人家面前显山露水啊,不要让人家把他偷走了!其实,隔壁邻居的人有耳有眼,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他们的注意了。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的家,这回玉工突然到来,有人便不时举头张望。看到这种情景,宋人心里深感不安,担心自己不注意有个闪失,最后使自己白白空欢一场,于是他便把宝玉秘密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一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有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前往都城。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助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收别人赠送的礼物的。”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有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块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你和我都丧失了宝。”宋人听不懂子罕这句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当读罢这个故事之时,我的内心就默想着,如果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而富寓希望的社会里的每个人都能读懂“不贪为宝”这个成语的真正内涵的话,那么现实的世界该有多纯净有多洁美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理解“不贪为宝”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