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

劝人
作者/蒋立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劝说别人,或以过来人的身份谈经验,或以时势研判谈看法,试图改变他人认知。

在我家门前,有一排竹子,爷爷在世时经常拿着一根钉子在竹身上刻字,内容都是劝人向善的句子,如“大道劝人三件事,戒酒除花莫赌钱”“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逢人患难要施仁,不吝施仁不望报”等。

久而久之,竹子上密密麻麻都是字,每当有人路过时,只当是别样的风景,极少有人认真研读所刻内容。

在电影《达摩祖师》中,达摩祖师在传衣钵时说:在我过世二百年之后,衣钵传至六祖,便不需要再传。因为在那个时候禅宗法门已传遍各地。不过知道的人多而行道的人少,说理的人多而悟理的人少。

“说理多而悟理少”实属经典,也是生活中的常态。有一朋友的妹妹在中考后没考上高中,朋友便第一时间根据家庭收入、地域距离等因素为其找了一所学校,但其妹妹坚持要到自己从招生简章看到的外地学校就读。其兄苦劝无果,只好随了她意。结果到了之后,她发现学校种种不如意,又想继续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可见,大多数时候,人们总希望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只相信自己认为对的事物。
当今社会,周围最不缺的就是他人的劝告,哪怕将某一个问题抛到网上,也能得到许多建议。我们缺的是,没有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对这些建议的进行研究甄别,而急于作决定、要结果,往往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不过,也并非人人都不听劝告。去年高考结束后,曾经教过初中的一学生没有考上本科,问我是复读高三拼一把本科,还是报读大专?我看了她的成绩,与本科分数线差距甚大,于是我果断建议其选择读大专,而后通过专本衔接提升学历。该生欣然接受,进入大学校园后,她在学校里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暑假参加下乡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学习收获满满。

种种看来,劝说别人是一门艺术,能否有效劝说需要因人而异,当一个人去意已决,认了死理,便不需再劝;而善于接受他人建议者,若能沉下心来听取不同声音,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刚愎自负,是真的能少走很多弯路。

毕竟人生短暂,不一定非得事事碰了南墙才懂得回头。多多圣贤书、多听智者话,从中获得智慧和启发,做一个有理性和智慧的人,有什么不好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劝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