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一个读书人的悲惨命运——《孔乙己》教材分析

一个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孔乙己》教材分析

城阳区白沙湾学校 李宁宁

鲁迅,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众所周知,他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但许多人说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作品中还有文白夹杂的痕迹,这些确实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障碍,但是一旦突破障碍,真正走进鲁迅的世界,自然也能感受到鲁迅那洞悉一切的本领。

鲁迅说,自己最满意的小说就是《孔乙己》。他自己评价,“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对于孔乙己这个“苦人”,很多学者也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

孔乙己,何许人也?“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起了个绰号。”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读书人,一个供人取乐的读书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了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刘在复说的“多余人”可谓是对孔乙己的完美诠释。正如文中所说“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对于大家来说,他就是一个笑料,一个可有可无地存在。他可怜可悲却又可恨,到底是什么将一个活生生的人折磨致死,深入文本我想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地毒害。“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在那个年代,下层知识分子只能通过科举才能出人头地,文中孔乙己和丁举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孔乙己因为偷了丁举人家里的几本书,就被家丁打折了腿,我看到这里,真是为孔乙己打抱不平,虽然孔乙己偷东西确实不对,但也罪不至此,他偷的不是金银珠宝,只是几本书而已,给他个教训就可以,而不至于让他失去正常的行走能力,从另一面来说,孔乙己只是想看几本书来填补自己空虚的生活罢了,是天大的罪过吗?

“这一回,是他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酒客的话中我们就能得知丁举人绝对不是善人,而后面也确实印证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孔乙己用自己引以为傲的“文化”亲自写下自己的罪证,这不仅在身体上,在精神上无疑也给了他致命的打击。一个科举制度下的举人,本身应该为百姓造福,但却成为一个杀人凶手,一个受人们敬仰,受科举制度保护的杀人凶手,而孔乙己作为科举制度的失败者,无论他如何努力,终究还是卑微如尘埃,一个任人欺侮的蝼蚁。“孔乙己”不是一个人,他是科举制度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统称,与其说是“丁举人”杀了“孔乙己”,倒不如说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败毁了那个社会下的知识分子。

封建社会对人性地摧残。孔乙己是个可怜的人,但又是一个可悲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成为了别人酒足饭饱的谈资笑料,“穿的虽然是长衫,却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补,也没有洗。”他满口的“之乎者也”,他读过书但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写得一手好字,却又好吃懒做,即使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愿意用劳动来赚钱, 弄得将要讨饭甚至盗窃,这真是给读书人丢脸。但当众人当面揭穿他偷书的时候,孔乙己竟睁大眼睛,涨红了脸,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这话一出,着实让我惊讶,孔乙己的自欺欺人已经到了这一步,他在封建制度下,拼命地维持着自己那可笑的“清高”和那不值钱的面子,殊不知他的这种迂腐的行为也不过是给人增加几分笑料罢了。

文章中有一段孔乙己并未出现,而是由粉板上的“十九个钱”来引出掌柜和酒客之间关于孔乙己的谈话,这随意的一问一答,侧面衬托出孔乙己的可悲,看客的冷漠,“许是死了”结束了这一场对话,“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没有人去关心孔乙己,一个生命地离去,居然没有在这些人心中产生一丝的波动,甚至在后来“不成样子”的孔乙己再来店里,掌柜张口关心的是孔乙己欠的“十九个钱”,全然不顾孔乙己的颓唐,仍在没心没肺地“笑”他,这些人的毫不关心,不就是封建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和麻木,而且对于丁举人对孔乙己的暴行,没有人替孔乙己说一句话,他们都是丁举人的“帮凶”,这或许就是鲁迅想要对封建社会进行的最大的批判和抨击。

《孔乙己》包含了太多的内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咸亨酒馆中的那些嘲笑孔乙己的看客们,难道不是悲剧吗?他们在本质上不也是“孔乙己”吗?他们都是深受封建社会摧残的可悲人,可笑地是,他们没有抱团取暖,反而对更弱者任意践踏。

想起鲁迅在《故乡》里这样写的“我又不愿意他们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孔乙己所生存的社会环境,阶级森严,人性凉薄,我想孔乙己在去世的时候,必然是对这个社会失望透顶,无所留恋的。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对中国人精神 “病态”地抨击,这也正是鲁迅先生写作的意义所在,同时鲁迅又通过文章来呼吁中国人精神的觉醒,“疗救凉薄旧社会,创造温暖新生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教材解读||一个读书人的悲惨命运——《孔乙己》教材分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