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生命应该得到欣赏

这样的生命应该得到欣赏

潘彦靖

二十五日上午,有幸忝列“陈祁龙《风中的痕迹》发行暨答谢会”。座谈中触景生情,我即兴谈了自己的四点感动和一份愧疚。

陈祁龙,1988年出生于祁门县闪里镇桃源村,目前随父母常住县城。出生时因难产患脑缺氧后遗症,长年坐在特制木椅上,仅颈部能稍微转动,左手两根指头能勉强动弹。

上帝创造人时,有时给某人关上了一扇门,却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不会言语不能行动的陈祁龙,被上苍狠心夺走了上学的空间,却有意落下了带走他识字读书写作的天赋。童年时,父母、爷爷出于亲情挚爱,指着识字卡片、对联开始教他识字。识字量正在逐增时,生母突然病故,忙于工作的父亲只好给他买来一本《新华字典》让其翻阅,识字解义。九岁时,贤良聪慧的继母耐心教他用左手两指执笔,手把手教会他写字,每一个笔画,都要耗去他大量的气力和心血。

当他学会了歪歪扭扭的书写,便又投入到潜心阅读《唐诗宋词鉴赏》、人物传记、诗歌散文佳作和中外名著中。知识的积累,终于在他冻土般的思维板块间露出了一丝绿影,激起了他想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欲望。凭着他坚强不屈的韧劲和突发的灵感,炼狱般以颤抖的手,以及蝌蚪游动样的字体,挣扎着写下了一篇篇小诗、杂感和散文。有慧眼识珠者推荐给了《时尚祁门》,感动了编辑,也打动了读者。

陈祁龙三姑妈,在他弱冠之年后教会了他使用电脑五笔打字,给了写作路上逐梦的他插上了隐形的翅膀。指尖点击键盘,毕竟比起两根指头拿笔写字要轻松些。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一边与折磨他的病魔顽强斗争,一边用键盘不懈记录着家人的温存,亲人的思念,朋友的问候,瞬间的灵感。天上的流云,窗外的飞鸟,树上的落叶,地下的小虫,风中的痕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皆成了他笔下心上的触媒,凝结为一百多篇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文字,并发表在《时尚祁门》《今日祁门》《紫阳》《黄山日报》等报刊上。假如是一名心身健全的写作者,十多年写作百十篇文章不算什么,但像陈祁龙这样高度残障人,每写下一个字得花正常人百倍千倍的努力,不能不称之为奇迹。他的文字炽热、纯净,正如王新政先生同我们聊天时说的:“陈祁龙的文字,纯净得如七彩玉谷的水。”

今天,我第一次见到一个被束缚在轮椅上既不会说话又不能动弹的可敬形象,我的心真的抽搐了一下。我赶快将目光移至《风中的痕迹》封面上的那行小字:“时光岁月在那头,我在这头!”心痛稍有平抑,我再看到的却是意志坚强灵魂高贵祁门人引以自豪的一条龙——祁龙。难怪叶永丰先生感慨地写下了《我,没有理由不写作》,其实,他代表的是所有写作者的心声。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是陈祁龙的继母。她对祁龙倾尽全力教诲,事无大小,不分巨细地呵护陪伴着祁龙一路走来,留下了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曾有专题报道,恕不一一提及)。祁龙在一首诗中这样写他的继母:“母爱是桥,坍塌了的,您已架起;母爱是路,断裂了的,您在延续;而我只无言地,在心中向您道一声:‘感谢您,母亲!’”也在他文集后记中多次感激继母。“继母”二字已经在祁龙的心中升华为人间“至爱”的代名词。

第三个使我感动的是祁门县残联的领导。她们把关心残疾人的事真正放在了心头,将残疾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陈祁龙仅是其中的一例。为了帮陈祁龙出书,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亲自联系当地作家帮助改稿,亲自联系爱心企业家赞助出版费。

第四个令我感动的是祁门好人爱心人士多。《风中的痕迹》结集运作过程中,祁门文化研究会会长倪群找知名作家凌亮为之梳理文稿并作序,亲自联系出版社。还有多家企业家和爱心人士,赠与电脑和赞助出书费用。

我与祁龙虽说是第一次谋面,可我俩结缘于《时尚祁门》,在QQ空间早有神交。他常为我空间里的日记点赞,我也常被他空间里的日记所感动。我在《时尚祁门》《今日祁门》拜读过他不少的文字,了解到他的健康状况,很想找机会去看望他。因我一直在乡下工作,退休前孙女刚出生,相隔不到两年退休时孙子又相继降生,看望祁龙的愿望一再落空,成了我心中一份不可原谅的愧疚。

祁龙那篇《了却心中夙愿》的后记,是经过残联理事潘媛介绍发给我的,他谦逊地嘱我代其润笔。我想起先前读过他的那些发自灵魂深处的文字,从后记中又一次见证了他读书写作的心路历程,特别被后记中提及的人和事所感动,意识到静下心来欣赏润色这篇后记,是我责无旁贷的职责。

史铁生写道:“人需要被欣赏,生命需要被欣赏。”《风中的痕迹》确是一本融生活美和人性美的好书。它的结集过程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智识者爱心人士自觉自愿主动来相助,这本身就是对陈祁龙本人的欣赏,对他高贵顽强生命的欣赏,这样的生命也应该得到欣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这样的生命应该得到欣赏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