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南渡北归》读后感
作者:汤深礼
(十)蒋梦麟
国民政府教育长,北大校长十七载。
赴美进俢获博士,后随国民党迁台。
注:蒋梦麟(1886.1—1964.6)教育家。年轻时曾参加科举,其后赴美进修,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回国后曾任北大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等职。他是北大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长达17年。1949年随国民党迁台,致力于推动台湾多项建设。
(十一)董作宾
就读北大研甲骨,参与考古四堂主。
迁台创办大陆志,主持研究院史语。
注:董作宾(1895.3—1963.11)甲骨学家。就读北大研究所时,开始研究甲骨文,被誉为甲骨文四堂之一。多次参与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山东城子崖考古计划。曾获送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迁台后创办《大陆杂志》,担任发行人,曾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之后主持史语所甲骨学研究计划。
(十二)李济
哈佛人类学博士,发掘新石器遗址。
迁台创立考古系,首开先河为李济。
注:李济(1896.7—1979.8)人类学家。美国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学心里学和社会学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1926年,发掘山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1948年底随国民党迁台,创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十三)吴金鼎
就读清华师从李,龙山发现有黑陶。
赴英进修著陶器,组织川康古迹考。
注:吴金鼎(1901—1948)考古学家、山东龙山黑陶文化的发现者。曾就读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李济修习人类学。之后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期间以英文著书立说《中国史前的陶器》,这是关于中国史前陶器考古最详细的参考书。抗战期间,他回国组织川康古迹考察团,并加入抗日战争行列。
(十四)陶孟和
社会学家陶孟和,随所南渡至李庄。
首届中央研院士,担任中科副院长。
注:陶孟和(1887.11—1960.4)社会学家,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抗战时期,他负责将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迁至四川南溪李庄。1948年,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其妻为翻译家沈性仁。
(十五)吴宓
清华国院创办人,学贯中西融古今。
中外比较文学家,西南联大桃李吟。
注:吴宓(1894.8—1978.1)比较文学家、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美国维吉尼亚大学英文系学士,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硕士。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回国后曾在昆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任教,钱钟书即为其得意门生。
(十六)金岳霖
美国政治学博士,创办清华哲学系。
终生未婚爱徽因,结交梁林挚友谊。
注:金岳霖(1895.8—1984.10)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曾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他一生未婚,钟爱林徽因,且与梁林一家终生为挚友,晚年生活由梁思成之子梁从诫照料。
(十七)叶企孙
哈佛物理学博士,中国物理学宗师。
物理科学开拓者,协助清华资产移。
注:叶企孙(1898.7—1977.1)物理学家、教育家。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学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1936年起任会长等。抗战爆发后,叶负责协助将清华资产转移至西南联大,功劳甚大。
(十八)曾昭抡
文正后裔曾昭抡,化工博士报国门。
宿命因果成右派,残遭批斗坠星辰。
注:曾昭抡(1899.5—1967.12)化学家、教育家。他是曾国藩弟弟曾国潢的曾孙。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博士。1944年加入民主同盟,1948年当选第一届中研院院士。1949年起,历任北大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57年被打成“右派”,因长期残遭批斗,精神折磨,1967年病逝于武汉大学。
校对:百里墨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