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阅读是你随身携带的快乐

阅读是你随身携带的快乐

作者:王晓霞

我自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到大课本里面的文言文、古诗词全都能倒背如流。

上中学时,我常想,假如世间没有李白,我们的文字是否会缺乏很多精华?谈论童年,没有青梅竹马;聊到爱情,没有刻骨铭心;体现豪气,没有一掷千金……浮生若梦,仙风道骨,蚍蜉撼树……这些词也许都不会存在。这些无边无际的想法,让我在一段时间里疯狂地沉浸在唐风宋雨之中。虽然后来学了英语专业,但是我对唐诗宋词的热情从未减退。

还是在生二宝休产假期间,一位非常知心的朋友寄给我一套《唐诗、宋词、元曲》合订本,她说这个礼物可以打发我无聊的产假。事实证明,我那几个月确实过得很快乐,因为我每天都会抽空朗读这些唐诗、宋词给宝宝听,全当给他启蒙教育了。而宝宝也总是在我给他读诗的时候就特别乖,不哭不闹,好似在静静地享受。很多次,我都会感觉放松身体,放飞心情,带着孩子做了一次次穿越时空的遨游——漫步在诗词的王国,缓缓地吟出那回味无穷的韵律。去感受杜甫乱世奔歌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达胸襟与豪迈气概;去体会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心。先生也总是开玩笑说:“咱二宝的诗词启蒙教育真是不错。”

二宝两岁多时我给他给买了一本精装版的《唐诗三百首》,也许是里面的彩色插图吸引了他,也许是之前的启蒙真有了那么一点点效果,那一阵他逮着谁都让给他读唐诗。于是我们家中经常会出现普通话、关中话、陕南话交织的唐诗朗诵。六口之家常常沉浸在诗词带来的乐趣中。虽然二宝每次只是静静地听,但突然有一天他就脱口而出了很多名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虽然孩子发音并不清楚,但伴随着奶声奶气的童音,有模有样地背诵确实让我们大吃一惊。

唐诗听多了,二宝便喜欢在生活中去找一些与诗句相关的东西。当他看到爷爷喝酒时,就一边拿起酒瓶假装喝酒的样子,一边背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诗句。家里来客人,酒桌上劝酒时,宝宝也会突然说出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当我们回老家看到小桥流水的时候,他会奶声奶气地问我:“妈妈,怎么没有乌鸦?”我问他:“为什么要有乌鸦呢?”他说:“因为先要有枯藤老树乌鸦,才能有小桥流水人家啊!”虽然把“昏鸦”记成了“乌鸦”,虽然推理是那么的幼稚,然而三岁多的小孩因为看到了实景,想到一句诗词,并且能推出上一句,作为妈妈,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感动。

尤其搞笑的是,有次我读一首李白的诗时读出“作者李白”,二宝居然坐在地上不起来了,我问他为什么一直坐着呢?他说:“坐着(作者)就是李白了,李白好厉害啊!我也想坐着当李白。”哦,原来如此,弄得一家人啼笑皆非!

二宝对古诗词的喜欢远远超乎我的想象。经过一年多的启蒙教育,他基本能做到你读上句他接下句,甚至有时候我说错了题目他都会及时更正。有次我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鹿柴》里面的句子,正在低头玩玩具的二宝淡定地说:竹里馆。我当时没明白他的意思,细细一想,原来他在给妈妈纠错啊!这两句名句确实来自《竹里馆》。我开心地亲了他一口,夸他真厉害。二宝骄傲地仰起小脸说:“我最喜欢王维的诗,你可别想骗我!”呵呵,口气还不小。

去年疫情期间,二宝每晚都要站在客厅装模作样地当老师,让我们“排排坐”跟他读。他用夹杂着关中、陕南话的醋溜普通话一遍一遍地给我们领读他熟悉的唐诗宋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节期间,古诗词大会一开始,他也一定会放下玩具,和我一起“追”到底,有时还试图去抢答。

如今五岁多的二宝,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要去小区疯玩,时间似乎更紧张了,但是每晚还会和我读几首唐诗宋词才睡觉。在他的影响下,正在看电视的二宝奶奶也会跟着电视里的台词说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的诗句来。似乎一下子全家的国学氛围也变浓了。

一句句古诗如同一群群“小精灵”,凝练着孩子的心灵,也平静了我的思绪,更塑造着我们的灵魂。诗词的种子已然在孩子内心发芽,阅读的习惯已经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就让一首首美妙的诗篇,浸润我们一代又一代。就让阅读伴随我亲爱的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王晓霞: 阅读是你随身携带的快乐
分享到: 更多 (0)